浅析CDIO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考核方法(2)
2013-09-19 01:17
导读:考核的成绩最终由平时(40%)、整个上机过程中技能的体现(30%)、答辩情况(10%)及最后的调试结果(20%)综合评定,从而真正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准备情
考核的成绩最终由平时(40%)、整个上机过程中技能的体现(30%)、答辩情况(10%)及最后的调试结果(20%)综合评定,从而真正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准备情况、理解程度及实践技能。
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明确职责,利用实验室的开放,对自己的课题设计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物模型,通过当场演示,讲解分析,教师注重过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分工、设计、演示情况和答辩情况综合打分,得出本门课程成绩。
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引导学生平时注重学习,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上课互动性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学生能自觉地注重动手技能的训练,达到了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四、考核方式改革的难度与艰巨性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这样的实践性很强而又很重要的专业课程,适当采用强化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尽快入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套路已为广大师生所习惯接受。而要改革这样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必然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也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所有设计课题要熟悉,在考核前要亲自做一遍。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平时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动脑筋,不断研究、创新教学,这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劳动强度,对教师、对学生都将是一种挑战。学校需要加大机电一体化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教学管理,扩大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内容,各专业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切实制订合理的考核大纲。由于考评机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考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建立适应课改精神的考评机制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