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机电毕业论文(2)
2013-09-27 01:04
导读:说明:新生入学所天的基本 有关数据流、数据存储: 信息卡片 学生选课单结构: 学生评估学号 学籍表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日期 政治 面貌数据流条目
说明:新生入学所天的基本 有关数据流、数据存储:
信息卡片 学生选课单结构: 学生评估学号 学籍表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日期
政治面貌数据流条目定义数据流,在数据字典中要描述以下属性:数据流的来源、数据流的去处、数据流的组成、数据流的流通量等。
表 3.数据流条目名称:选课信息 包含数据结构:科目名称、简要说明:学期结束时,学生填写 {考试、下学期选课单 考查来源:学生 任课教师去向:P1.1 流通量:10000 分/学期总编号:
数据存储条目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和查询要求。
表4.数据存储条目名称:成绩单 总编号:
说明:学期结束,按班记录 编号:
学生各科成绩 有关数据流:
结构:学号姓名科目名称考试、考查学分成绩处理过程条目对于数据流图中的处理框,需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处理框的编号、名称、功能的简要说明,有关的输入、输出。
表 5.处理过程条目名称:课程安排 处理:教务处综合公共必修课程、说明:教务处根据学生选课 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学生提交信息安排课程 的选修课程安排课表输入:P1.1 P1.2 总编号:
教师 P1.2 编号:
教务处输出:
外部实体条目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在数据字典中关于外部实体的条目,主要说明外部实体产生的数据流和传给外部实体的数据流,以及该外部实体的数量。
表6.外部实体条目名称:学生 输入数据流:
说明: 总编号:
输出数据流: 个数:10000 个学生学生学生系统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详细调分析,得出了与之有关的各个实体及其联系,即总体图。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图 8.系统E-R 图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将概念结构模型转换成被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即将实体联系模型(E-R 模型)转换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关系数据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应符合第三范式3NF 的要求。
关系数据库生产原则: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关键字就是关系的关键字。
一个1:1 的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也可以和任意一端实体合并。
一个1:n 的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关系,也可以和n 端实体合并。多方实体的关键字是关键字。
一个m:n 的联系需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中各个实体关键字的组合组成关系的关键字(组合关键字)。
具有相同关键字的关系可以合并。
根据以上原则,对本系统进行有概念模型向数据模型的转换。该概念模型中包括9 个实体,12 个联系,其中9 个实体转换为9 个关系表;而12 个联系中,有2 个包含关系合并到多端,另外,“填写”、“变动”“及考核”分别反映在基本信息表、学籍档案及教师考核表中,所以应有7 个关系表 (加下划线的属性为主键)。
① 院系:{系号、院系名称、院长②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称、
辅导员、学生人数、备注、院系名称③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籍贯、学生类别、班级名称、电话、登录密码、备注④ 基本信息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籍贯、班级名称、电话、登录密码、备注⑤ 学籍档案:{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籍贯、入学成绩、学生类别、班级名称、电话、综合成绩、奖惩记录、毕业去向、备注⑥ 教师:{教师号、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系、职称、工资备注⑦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学分、学时数⑧ 成绩表:{姓名、课程名称、成绩⑨ 教师考核表:{教师号、教师备课工作、课堂教学、期末排名、学生评定①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② 课程安排: {教师号、课程号、专业号、开课时间、授课地点③ 考试安排:{专业号、教室号、考试时间、监考教师④ 查询:{姓名、学号、课程名、课程成绩、显示排名⑤ 录入:{姓名、学号、课程名、课程成绩⑥ 教学计划:{专业号、专业名称、院系名称、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教务日程、学期目标、备注⑦ 学生评价{专业号,教师号,评分在对表进行了定义后,还需根据第三范式的要求对数据结构进行规范化定义。由于表数目较多,且属性也很多,所以对实体和属性各选一个作具体设计,结果如下: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表7 院系表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字段大小 是否为主键系号 CHAR 10 是院系名称 CHAR 20 否院长 CHAR 20 否表8 课程安排表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字段大小 是否为主键教师号 CHAR 10 是课程号 CHAR 10 是专业号 CHAR 10 是开课时间 DATETIME 8 否授课地点 CHAR 20 否其他设计代码设计代码是指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代码设计就是以数字或字符来表示各种客观实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为便于计算机处理,节省存储空间和处理对象,提高处理的效率与精确度,需要将处理对象代码化。
代码设计事关全局,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唯一性通用性可扩充性简洁性系统性易维修性常用的几种代码主要有:顺序码(如本系统中的课程编号);层次码(如本系统中的学生编号);助记码(如本系统中的存储表编号,课表D3)。
输入、输出设计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