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教育的现状思考-机电(2)

2013-10-13 01:04
导读:发明创新是一门理论,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思维来源于突然的思想火花,是由偶然顿悟产生的。这是人们的直观想法。前苏联人创

  发明创新是一门理论,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人们普遍认为创新思维来源于突然的思想火花,是由偶然顿悟产生的。这是人们的直观想法。前苏联人创造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经过几十年的进化修订,已经成为欧美以及韩日等国创新的最佳工具,甚至被称为人类进化三大理论之一。创造学专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张武城先生指出,创新理论教育不可缺少。美国哈佛大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把创造学列为学生的基础教学课程,如今美国各类大学不但普遍开设了“创造学”和“创造力开发”等课程,还应用刨造思维的系统理论,对各类学科的200多门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修改。而新华社记者对国内高校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发现只有及其个别的学校设置了。创新原理”、“创新设计”或类似课程。我国创造学的理论基础薄弱,学校尚未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体系,长期重知识灌输,轻方法(能力)堵养;重趋同性,轻标新立异,这些对开展创新教育是不利的,学生亟待相关理论的引导。
  同时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除了改革课程结构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是很重要的。面对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限于教科书的现状,我们应当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映射到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而不是孤立静止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概念,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但对于课程设置来说,教学内容已经非常饱满,不可能将各种前沿信息、学术成果都移到教学内容中。开设前沿讲座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作为教学补充的一部分,讲座将能够弥补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匮乏。讲座一方面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不受限于枯燥的书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在创新方面的积极性,认识到学习的乐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加强基础课程教学
  数学思维是人们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有作为科学创新基础的数学原理,还有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几何直观、对称思维、联想与类比、猜想与证明、观察与实验等等。数学方法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一。
  专业课是大学生所必须学好的基本技能课,是创新思维的直接源泉。面对创新学生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的现状,专业课程的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而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素质,要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真正把专业课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既要抓牢基础,更要创新发展,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创新开拓素质。
  3、完善创新基础条件建设
  创新性教育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开展创新性实践的实验环境,包括相应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大都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传感器、适配器等必要的硬件资源,也配备了相关的指导老师。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学生的实践活动大都是遵循老师指定的内容,限制了学生自主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如何让学生能够随时有践行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是在拥有了相应硬件基础上的管理问题。中山大学推出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实验室的做法,值得学习。
  同时德国学者指出,非课堂教育应该成为机电专业课堂教育的一个必要的补充形式,从而推出了网络教学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际解决问题的案例库建设,这是提升学生认知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国内机电专业教育,特别是本科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做什么事情是很茫然的,案例库能够以实际应用为引导,是理论联系实际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4、建立相应制度。完善创新教育
  体制改革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个教育体制,需要摆脱原有的书本教学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近些年来,各高校已经研究并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增加课程实践环节、减少课堂授课比例等,已经初见效果,但还不成体系;二是教师指导制度,需要制定具有开拓型思维的教师进行指导,并要在教学评价中提高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估算,加大奖励机制等等,激发教师培养学生、特别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积极性;三是通过一定的制度,缓解学生情绪和压力,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上发挥其创造力,如产学研联合实习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等问题。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地方很多,这也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
  四、结束语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创新教育的基地,高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机电专业创新教育现状还不容乐观,有待于教育指导部门和我们教师共同的努力。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总体方案设计-机电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