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对低压配电系统中浪涌保护器两端的电压、前后级的有效距离进行计算分析,阐明浪涌保护器正确安装与否决定防雷结果的成败。由此,提出根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改进安装方法并给出前后级合理搭配的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低压配电;浪涌保护器;线间压降;等电位连接;探讨
1引言
平时我们都很重视综合防雷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注重防雷器材的质量安全,可是往往没有把好现场施工的施工质量,因为现场情况千变万化,难以按技术规范标准上的理论去控制质量。这里通过相关计算分析低压配电系统中浪涌保护器(以下简称SPD)不正确安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实际提出技术改良措施并给出前后级合理搭配的依据和方法。
2 SPD引线方法
2.1 SPD两端的电压分析。如设备前安装了相应的SPD,则设备AB点之间的压降UAB=UP+UL1+ UL2其中:UP为SPD电压保护水平,UL1为上连接导线的压降,UL2为下接地线的压降。
假设是一个第二类建筑物,从室外引入水管、电力线、信息线。电力线为TN-C-N,在入口界面装设3片SPD,L1+L2=1m,1m长的多股铜导线其电感约为1uH,UP=4KV,线路无屏蔽。根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下简称GB50057)第6.4.7条计算UAB=UP+L*di/dt=4+8.4×1=12.4KV。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GB50343)规定:SPD的连接导线应平直且长度不宜大于0.5m,那么取L1+L2=0.5m时,UAB=8.2KV。
显然,UAB电压过高就失去对设备的保护作用。SPD的引线是影响设备两端电压的一个重要因子,所以GB50057要求:为使电涌电压足够低,SPD两端的引线应做到最短。做到这点是SPD安装的重要环节。
2.2改进的引线方法。常规SPD引线做法:配电系统的接地干线连接到接地排,然后从接地排连接线到SPD接地端,设备外壳接地直接利用接地排或PE线接地。常规的引线方法遇到实际中的特殊情况时,要做到引线尽可能短降低SPD两端的电压,往往做不到,因此,要采用改进的方法。试作以下探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2多级SPD的安装位置。根据GB50057规定,开关型电源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两个限压型SPD之间的距离大于5m,但这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不重视。2级都是限压型的SPD,现利用行波理论计算前后级的有效距离,我们知道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V=1.5×108m/s,限压元件的响应时间为25ns,那么两级间的有效距离为:S=V * T=(1.5×108m/s)×(25×109s)=3.75m。如果前级是开关型SPD,放电间隙的动作响应时间T为100ns,那么,波在这个时间差(100-25)ns内向前行进的距离S为:S=V * T=(1.5×108m/s)×(75×10109s)=11.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