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2)
2013-06-01 01:32
导读:研究。这种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着重探讨组织的技术、对理论 和方法的影响;另一种是以权变理论(ContingencyTheory)为基础的、新的体系。主张这种实
研究。这种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着重探讨组织的技术、对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另一种是以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为基础的、新的体系。主张这种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者认为,以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再加之“线性”技术处理,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因此,他们主张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应深入企业组织现场进行所谓的实地研究。
二、管理会计中实地研究的方法结构
承上所述,实地研究从总的方法论来看,是以组织行为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合乎地发展结果。所谓实地研究是:研究者们深入企业组织现场针对实际作业或过程,通过直接观察或访谈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从而取得真实和精确的研究结果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管理会计中的兴起并发展,直接与70年代后期的
世界经济环境相关。
众所周知,本世纪70年代后期,起于欧美的新技术革命迅速席卷全球;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就微观环境而言,迅速发展的先进的制造技术、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和诸多行业管制的取消等新的条件,一方面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向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挑战。众所周知,管理现代化实践的发展一直领导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在新的环境下,实践又走到了理论的前面;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已不能为企业组织的管理决策者应付“突如其来”的新问题提供有效的。管理决策者不得不随机应变,设法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管理会计理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研究与发展、如何指导管理会计与控制的实践活动,从而保证管理会计理论能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地指导
企业管理决策等重大问题,引起了会计学家和实务会计师的共同关注。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这种形势下,国际上一批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开始反思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在应用经济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所处的种种困境,主张从理论研究方法上突破、改革和拓展现有管理会计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呼吁从事管理的人们要走出“象牙塔”,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为此,他们在信息经济理论、带领代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基础上,倡导、宣传并亲身实践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实地研究。这些倡导使用实地研究的管理会计学家认为:只有以实地为基础的研究,才能把握和了解时代不断革新的脉搏;只有通过实地观察与,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组织的管理决策者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进行的理论概括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由上可见,管理会计中实地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试图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也正因如此,实地研究的思想方法,愈来愈多地被会计学家们所认识和接受,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中的实地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结构。
一般地讲,管理会计中实地研究的方法结构是指对管理会计问题进行实地研究的基本步骤以及各个步骤所涉及的原则、工具与方法的综合。根据著名会计学家卡普兰教授等的研究,实地研究的基本步骤可归纳为:
项目选择→研究设计→数据的表达与解释→研究结果评价
下面在上述实地研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方法结构进行具体讨论:
(一)管理会计中实地研究项目的选择
选择和确定具体的管理会计的实地研究项目是实施实地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总的来说,一个好的项目或课题必须要对实践和理论有显著意义;具体来说,在选择项目或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现实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一个研究项目必须反映企业组织当前的管理实践的需要,必须能为企业组织解决管理会计与控制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国外研究表明,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强的体现。八十年代以来,大部分从事管理会计与控制的实地研究者都选择了职业经理们在当前管理实践中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弹性制造(FMS)、适时制(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C)的背景下,人们对作业计算(ABC)、成本动因、作业基础弹性预算、作业基础责任会计、作业基础业绩计量与评价等具体管理会计问题的研究,对内部控制结构的审查、评价和报告的研究等都是如此。因此,项目的意义与质量,是通过它对企业组织管理当局的实践意义表现出来的。
2.理论性原则。管理会计研究项目的另一个来源是理论,即从理论引出具体的实地研究课题。按照这一原则的要求,实地研究所选择的项目,应对管理会计理论的拓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推动意义。根据统计分析,学者们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实践上已有了重大突破,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人或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和概括的问题,其研究的目的是丰富、填补有关理论内容,例如,早期的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的有关研究即属此类;二是实践结果和现行理
献中的观点和知识似乎相矛盾的问题,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已有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修正某些理论内容。如,麦钱特和曼佐利教授在1989年对管理会计中利润中心预算目标可达性的研究以及马厄教授在1987年管理会计中相关业绩评价的研究等即属此类。
3.创造性原则。这一原则的体现和上述两个原则的贯彻有直接关系,但在此要强调的是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背景与素质对选择管理会计实地研究项目的影响。首先,对“现实世界”中错综复杂的管理会计与控制现象的鉴别,直接取决于研究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力与洞察力;其次,研究者本人对实地研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决定了他是否能以一种虚心的态度和胸怀,充分深入研究现场,运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实地研究;再次,选题过程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因此,需要研究者对所涉及到的领域及其知识范围有足够的认识,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激励策略。因此,创造性原则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管理会计中的实地研究设计
在选定管理会计的实地研究项目之后,则要就所选项目进行研究设计。一般而言,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取得相关信息的工具与方法的总称,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研究设计。在对所选定的管理会计问题进行实地研究设计时,要注意考虑研究设计对研究的内在效度和表面效度的影响。
根据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可知,实地研究的研究设计是非结构化的。它是相对于标准化的方法与工具而言的,其含义是指获得信息的方法与工具不是标准化的、通用的和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进程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变的;而且,当同一种方法和工具被重复使用时,每次使用的条件都有很大差异。因此,非结构化的研究设计都是针对特定情况而言的。在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定的情况下,谨慎地考虑适于研究需要的研究设计,是成功地进行实地研究的关键。专家们根据实地研究的实践经验,将研究设计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针对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一般地,研究现场可理解为“样本”,选择研究现场可理解为“抽样”。选择抽样和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及其目的有关。就样本的组织特征而言,它既可是盈利性组织,也可是非盈利性组织;既可以是大型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中小型企业组织;即可以是企业组织整体,也可以是企业组织的某个部门、车间或工作单元;且样本规模也没有特别限制。总之,它要和选定的研究项目所界定的范围相适应。在抽样时,要考虑资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