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3)
2013-07-18 01:03
导读:在Mohamed Amine Chatti等(2007)的基于学习进程的SECI模型中,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Bernadette E. Clemente and Victor J. Pol
在Mohamed Amine Chatti等(2007)的基于学习进程的SECI模型中,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显隐性知识的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Bernadette E. Clemente and Victor J. Pollara(2005)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能评估我们所知的,阐明我们需知的,明了我们怎么学习[16]。这就说明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知识需求、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应用等各个阶段,特别是个人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兴起与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对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1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交流共享三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工具进行分类。
5.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评述
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国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2007年以前我国学者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以后研究形势逐渐平稳,进入稳固的发展期。随着个人知识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未来几年关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将会持续进行。
(2)个人知识管理研究文献涉及领域广、应用层次多、综合性十分强;研究层次由单一个人知识管理泛论向以信息时代为主的多种背景延伸
根据笔者的统计,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献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从应用领域看包含图书馆、网络社区、组织企业、政府机关等;从使用者看包含大学生、研究生、秘书、计算机程序设计师等;从学科性质看包含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经济文化、教育心理等。可见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应用已经深入社会各行各业,并且指导者这些领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烙上了深刻的时代痕迹。尤其是近年来Web 2.0模式的兴起,博客、社交网站里面的个人知识管理也成为了研究者的新关注点,如《关于专业虚拟社区中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16]《基于SNS与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架》[17]可以预见下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将是微博等新兴的互联网事物。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脱节
目前国内外的个人知识管理更多偏向于理论的研究层次,个人成功运用的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工作和学习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更多是学者们站在理论的高度上提出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建议。这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私人的知识管理,因而没有组织知识管理那样有影响力,即使有人使用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知识管理,但也没有形成学术论文得以传播。
(4)个人知识管理缺乏有实际意义的完整模型
可能由于个人知识管理是比较琐碎和个人化的,同时也涉及不同的学科,而且由于每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存在差异等,目前,纯粹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完整模型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的阶段,没有学者提出一个真正具有通过意义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
(5)个人知识管理效果研究处于空白
目前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很多,也引起了研究者一定的关注,但是选用什么样的工具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每种工具一般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也没有学者对工具测量效果进行相关的研究。
(6)国内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自主性不强
虽然目前国内个人知识管理虽然稳步发展,但是鲜有学者提出有影响力的观点,不论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是从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模型,基本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观点,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对国外学者的研究有很强的依赖性。
(7)个人知识管理缺乏大师级学者和完整系统
从世界范围来看,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美国学者Paul A.Dorsey、Frand、Hixon等人走在了研究的前方,并且其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观点得到普遍的接受。但是却没有一个学者对此有广泛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西方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先驱者都只是提出了些零散的东西,或者是对定义进行说明,或者是描述工具,或者是探讨模型,但没有形成严密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系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8)研究层面较为片面
大多数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只是从具体内容管理层面着手进行分析,往往忽视了个人的人际管理和时间管理层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