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企业考核制度是成本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有:
①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责任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
②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内涵的解释。例如,什么是销售额,是总销售额还是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净销售额。作为考核标准,对其内涵的界定必须事先十分明确,以避免在具体执行时引起歧义。
③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使用重置成本等,都要规定具体的计算方式。
④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例如,使用固定预算还是弹性预算,是宽松的预算还是严格的预算,编制预算时使用的各种常数是多少等。
⑤规定业绩报告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
4.企业奖励制度
企业奖励制度是维持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办法的影响。责任中心的经理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业绩评价有关的工作上,尤其是业绩中能够影响奖励的部分。因此,奖励可以激励员工更加勤勉地工作。
奖励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奖励办法,让被考核部门和人员清楚地知道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业绩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恰当的奖励制度将引导员工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企业总目标一致的轨道中去,去争取更好的工作业绩。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包括建立成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业绩评价与奖惩等环节。建立成本控制标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以后的差异分析、业绩考核及纠正差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本控制标准可以有多种选择,比较常用的有标准成本和弹性预算。
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在标准成本中,基本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员工参加。
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由会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分析确定。采购部门是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制造费用率承担责任,在制定有关价格标准时要与这些部门协商。
2.弹性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