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盈余管理测度研究及评价理论综述(3)

2013-12-14 01:02
导读:三、对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的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适合性及检定力的比较来评估模型的执行情况。其中适合性是由模型产生的第一类错误(即错误拒绝研究样


  三、对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的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适合性及检定力的比较来评估模型的执行情况。其中适合性是由模型产生的第一类错误(即错误拒绝研究样本不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来评定。经验证明,在激励可以确定的情况下,适合性不会引起未来的盈余管理,但却会以稳定的业绩来修正(Dechow,Sloan,Sweeney,1995)。而检定力的程度通常通过检验发生第二类错误(错误接受研究样本不存在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频率来确定。

  Dechow Sloan和Sweeney (1995)对上述五个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的模型5种模型都能成功探测盈余操纵。然而,盈余管理在经济上似乎合理的取值却造成了检测的低检定力问题。为了给盈余管理提供高检定力的侧度,他们对琼斯模型进行了修正。实践证明,在测试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修正的琼斯模型(The Modified Jones Model)效果最佳,而迪安吉洛模型(The DeAngelo Model)效果最差。此外,他们还指出,如果盈余管理的分割变量与公司业绩相关,则所有的模型都存在潜在的低适合性。因此,对于利润和现金流量处于极端的公司,利用上述5种模型估计可控应计利润均存在系统误差。

  Guay 、Kothari和Watts (1996)对5种模型的评价与盈余管理的3个假设有关。他们把以往研究中的管理谨慎性作为基础,进一步确认了相互关联的3个假设:(1) 业绩计量假设,即管理者利用可控应计利润的目的是更好地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2) 机会主义假设,即企业管理层操纵盈余的行为是基于机会主义的,管理者利用可控应计利润掩盖失败的经营业绩;(3)噪音假设。三位学者把盈余管理的3种假设放在一起考虑,认为可控应计利润在盈利中完全是噪音,既起不到机会主义目的,也起不到业绩计量目的。他们还认为,在业绩计量假设下,可控应计利润与股票报酬或者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在机会主义假设下,可控应计利润与股票报酬负相关;在噪音假设下,可控应计利润与股票报酬无关。然而,在这3种假设下,非可控应计利润始终和股票报酬相关,且相关性一致。于是他们把各种模型产生的可控应计利润、非可控应计利润同股票报酬回归,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则说明模型区分可控与非可控应计利润是成功的,否则模型则为失败。同时,回归结果也能证明盈余管理的3种假设哪一种正确。他们选定了一个有效的市场来评估这5个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希利模型(The Healy Model)、迪安吉洛模型(The DeAngelo Model)和行业模型(The Industry Model)在考虑到这3种假设的条件下接近于无效,特别是希利模型(The Healy Model)和行业模型(The Industry Model),它们只能任意的将总应计利润分为可控部分和不可控部分。只有琼斯模型(The Jones Model)和修正的琼斯模型(The Modified Jones Model)能对可控应计利润提供可靠的估计。

 

  四、我国企业盈余管理模式

  Aharony et al.(2000)研究了中国国有企业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模式,选取1992到1995年间全部的国内上市外资股(B股)和香港上市(H股)的国有企业,共83个样本,分成16个受保护行业企业和67个不受保护行业企业。通过研究IPO前后样本企业的盈余模式,作者发现了上市后的非保护企业的盈余出现了下降,并且统计上显著。非保护产业B股明显下降。保护产业的B股和非保护产业的H股稍微下降,而保护产业的H股并不明显。另外,作者发现自从IPO以后,非保护产业样本企业的应计会计的应用少了,而它们的经营现金流量增加了。总得来说,财务包装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取决于企业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和上市地。证据还表明,非保护产业的国有企业可能应用应计会计去虚增利润。

  Aharony et al.(2000)认为,财务包装是中国国有企业发行外资股的关键步骤。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尤其对国外投资者来说。这样就导致了国企会计和组织的变革,为了在IPO过程中吸引国际投资者许多国有企业只对外公布了它们的盈利部门,而把低效率和非赢利部门避而不谈。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也必须由收付实现制转换成应计制以满足国际会计准则。该文献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选取的样本太小,并且时间过短过于集中。这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机会,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模型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无独有偶,同年,林舒、魏明海(2000)在《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一文中检查了中国A 股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企业的盈利管理行为,作者考察了同一期间A 股上市公司的收益表现,检测到这些企业在IPO过程中存在增加收益的应计项目。具体来看,在整个考察期间内,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IPO 前2 年和前1 年处于最高水平,IPO 当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工业类公司在IPO 前后运用盈利管理手段大幅“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本论文的样本局限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由于上市公司的发行制度在1995 年之后已有了新的变化,盈余管理模式基于这些变化会做如何改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两篇对IPO盈余管理的文献都得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IPO企业会使用盈余管理作为手段来包装其上市前的业绩,但在公开发行后,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太明显。同时,这两篇文献都采用1995年前的数据,所以其一致性也有据可查。

上一篇:反生产工作行为研究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