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孟焰,张秀梅(2006)植根于中国的国情,认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程度越严重,关联方利益转移也就会越严重。因此选取了131个中国基础材料行业的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集团公司三大关联交易方式:关联交易销售、关联方应收款项、关联方贷款与大股东利益转移的关系,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程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年度差异,关系较为复杂。同时,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越高,资产规模越小,关联方利益转移程度越低。
五、结束语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外检验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模型,并分析了不同的检验模型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到目前为止,各种实证研究结果对如何计量盈余管理还存在争议,尚未找到一个完善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因此,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模型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必须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及其应计利润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检验模型。随着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深人开展,可能找到更加合理的测度模型来检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目前国研究主要集中在配股与盈余管理、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等领域,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则涉及甚少,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逐渐转向盈余管理与管理人员报酬计划、税收、公司治理的关系等新领域。盈余频率分布模型在国内得到普遍应用,而由于该方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所以只能应用于特定的盈余管理动机,如配股融资过程中针对ROE的盈余管理行为。随着国内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使用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和特定应计利润模型来检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将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只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国外模型加以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加准确地测度盈余管理行为。
[1] Barth, M. Fair Value Accounting: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Securitie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Banks. The Accounting Review69(1994):1-25.
[2] Choi,B;DW Collins;WB Johnson. Valuation Implications of Reliability Differences: The Case of Non-pension Postretirement Obligat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72(1997):351-384.
[3] Patricia M. Dechow;Richard G. Sloan;Amy P. Sweeney. 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70(1995):193-225.
[4] Wayne R. Guay;S.P.Kothari;Ross L. Watts. A Market-Based Evaluation of Discretionary Acctual Model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4(1996):83-105.
[5] 林舒,魏明海. 中国A股发行公司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年第2卷第2期,87-89.
[6] 孟焰,张秀梅.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关系研究. 会计研究, 2006(4):37-43)
[7] 魏明海. 2000.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 《会计研究》第9期,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