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2)
2014-08-26 03:05
导读:(三)转变税收监督模式,提升监督质量。目前税源管理中的税收监督模式缺乏主动性,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一般。转变目前的税收监督模式需要从以下两点
(三)转变税收监督模式,提升监督质量。目前税源管理中的税收监督模式缺乏主动性,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一般。转变目前的税收监督模式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精简业务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将部分审批项目改为备案制,从而实现税源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管事向管户的转变;2.多种措施降低执法风险,减轻工作量。在近两年基层的税收执法检查中,都发现有大量的未及时催报催缴的执法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手段处理这类事务:一是依托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催报催缴函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通知形式向纳税人送达文书、告知有关事项;二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协税护税力量,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利用辖区街道办、租赁办人手比较充足、对辖区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协助完成这些事项。
(四)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开展高效的纳税评估。有效的纳税评估需要在对近年税收监督、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发现的违法违章案例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税收分析发现的异常数据,建立分行业、分纳税人类型的评估分析模型。具体来看,可按以下步骤开展:1.在税务机关专门成立以业务骨干为主的纳税评估工作小组,立足本地实际,制订本单位的纳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2.创新工作方式,推行二级纳税评估制。即对重点企业、有赢利但利润明显偏低的大型企业的纳税评估,由评估领导小组进行纳税评估,对日常性的中、小企业纳税评估和纳税评估系统导出的有涉税疑点的企业评估,则由税源管理各部门的税收管理员分头进行;3.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
培训。对涉及到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各项评估应用指标的分析能力、与纳税人的约谈技巧等进行系统轮训,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建立多种手段高效纳税服务系统。为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强化税法宣传,降低纳税成本,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纳税人的实际需求制定统筹性的纳税服务策略,针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开展服务项目活动,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纳税服务的专业性。具体包括:1.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纳税宣传;2.将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有机结合,创立以纳税人为导向的税收业务流程优化方向,在数据共享的支持下,实现由管理服务由“多点对单点”向“单点对单点”的转变;3.利用第三方资源开展纳税服务,充分依托代征协税队伍的力量,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税收志愿者服务项目,同时,引导税务代理机构的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和倡导税务中介机构为纳税人有偿提供税务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军. 优化纳税服务的思考[J]. 涉外税务, 2003,(4).
[2]林高星.中国税收征管战略研究[D].
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4.
[3]陈捷. 纳税服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涉外税务, 2003.(4).
[4]邓力平. 辨证地看优化服务和依法治税[J]. 中国税务, 2004,(3).
[5]刘磊.完善税源监管工作的建议[J].税务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