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

2014-09-06 01:02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服务主体
【摘 要】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二是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观念,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的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图书馆オ
  
  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图书馆学家施莱格曾强调:“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一、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没有读者的需求,就没有图书馆的事业,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员必须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服务理念,将读者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建立服务与需求的和谐关系。
  1、营造平等阅读的和谐氛围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原则》中明确提出了“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第二法则,美国图书馆协会1995年发表了《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其中强调“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论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人提供资料”,“图书馆要尊重个人价值,图书馆要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可见,图书馆平等阅读是国家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反映,是每位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文献资源的民主权利,是读者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反映,是创造和谐气氛的前提[1]。坚持平等阅读是图书馆营造和谐气氛的保障,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实践中,根据不同阶层读者群体的需要,特别是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农民工、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如残疾人、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开展相关服务,使广大读者能够拥有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营造平等和谐的图书馆阅读氛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和谐的阅读环境是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包括:在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设计大器,色彩搭配合理。走廊墙壁上适当装饰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过道上随季节变化放置花卉,使读者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幽雅的陈设所感染,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在制度建设上,应变更那些损害读者利益的条文,使图书馆各项管理条款人性化、科学化;在服务上,图书馆员应把“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渗透落实到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面带微笑、礼貌热情地接待好每一位读者,通过耐心周到的服务感染每位读者,创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2]。
  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做好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4、完善读者服务制度,尊重读者的权益
上一篇:对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