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启示探讨(3)
2015-03-28 01:08
导读:归因理论者设想,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不正确的消极归因,会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如果采用一系列干预法,纠正或改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随之就能改变
归因理论者设想,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不正确的消极归因,会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如果采用一系列干预法,纠正或改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随之就能改变情绪和行为。如果学生在就业观的养成方面形成了不良心态,则对其未来的就业可能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形成一种类似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影响到大学生科学就业的成功率。反之,如果我们在大学生就业之初,就采取一系列的干预,对其不良的就业观念及时进行纠错,及时进行因势利导,不仅能有利于科学就业观念的养成,也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个性化大就业指导模式的环境下,学校的教师及辅导员,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方面,要开设有关归因理论方面的课程,结合社会发展情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归因方式,逐步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念。另外,还可举行模拟招聘等活动,通过具体的就业演练,让学生运用归因理论合理分析具体就业中涉及的具体问题,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社会的实际现状,科学判断哪些因素是客观不可控因素,哪些是主观可控性因素,最终理性地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只有坚持这种长期化的归因培养和指导,才能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时时、事事运用科学归因进行分析。从而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青春焕发的精神面貌,用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所有困难和挫折,向社会跨出自信、成功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杰弗里·H·格林豪斯,等.王伟,译.职业生涯管理[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添洲.生涯发展与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3.
[3]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楼仁功.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
[5]殷雷.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状态[J].心理科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