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成本筑入”(4)

2015-05-12 01:12
导读:笔者认为,尽管清水信匡的思想出发点非常具有启发性,但其结论并不太明确,至少存在下面两方面的。其一是,清水信匡对两种成本结构的区别并不具备


笔者认为,尽管清水信匡的思想出发点非常具有启发性,但其结论并不太明确,至少存在下面两方面的。其一是,清水信匡对两种成本结构的区别并不具备现实意义,两者的界限并不明确。因为现实中难以找到现存的已经充分成本最低化的成本结构,也不存在对其进行技术革新后成本结构优化了而成本总额丝毫不变的情况。换言之,成本降低与成本结构是联系互动的,这同时表现在成本管理实施上,“技术选择”与“技术革新”并无截然明确的界限。其二是,清水信匡的定义虽然在属性上包容了价值属性的成本与工程学属性的达成目标成本技术这两个侧面,但又简单地把成本筑入称之为一种“技术”,这并不妥当。其根源在于未能理解成本筑入极为关键的“创造”特质,在于未能认识到成本筑入是动态地将成本与技术综合于一体的一种行为过程。 笔者试图把成本筑入简洁地定义为:以价值工程的“创造(创新)流”求索最优成本结构的行为过程。有必要对该定义作以下补充说明:(1)成本筑入的目标是获取最优成本结构,即求得成本这种“特殊部件”与其它实体部件、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等性能值的最优组合,其手段可以容纳技术选择、技术变更和技术创新等;(2)该“行为过程”的主体是产品及工程设计人员、生产现场技术人员,成本管理人员则在价值信息的供给方面予以必要的配合与协助;(3)成本筑入的特质蕴含在价值工程的实施方式上,特别体现在以卫lst Look VE(O Look VE)为代表的“创造(创新)流”中,或者说是其核心所在。

七、对我国成本管理实践的启示

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成本筑入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未来成本管理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成本筑入思想在我国传统成本管理实践中应该是有迹可寻的。就而言,我国开展价值工程有较长时期,成本效益有相当的工厂实践基础,只是未能系统化地与目标成本结合起来,更未能在组织措施上确保这类与管理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制度化地贯彻下去。就现实而言,邯郸钢铁厂颇具成效的“模拟市场机制,实施成本否决”制度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尽管“邯钢经验”牵涉面较广,但归根到底其核心是:以市场为基础测算目标成本,并以相应的组织措施确保成本否决制度的实施。笔者认为这与日本的成本企画模式在基本思想上并无二致,事实上成本否决制度就是对成本筑入(当然我国尚未形成日本那种先导的、精致的筑入)结果的评判。只是在对评判结果的处置上有所不同,在日本表现为是进入下一层次的筑入还是重新回到“中心实施循环”的前面步骤,在我国则表现为与工资奖金、晋级的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尚未把产品开发目标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考虑,而仅仅立足于利润目标)。

针对我国成本管理的历史与现实,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在我国导入市场经济机制后,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其突出表现是竞争的格局开始形成,针对竞争要求的管理者思考值得反思。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针对单一价值量信息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否有效,反馈型成本控制应如何实施转换?笔者认为构筑类似于成本企画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可取的选择。对于第一个问题,管理者应树立为确立长期竞争优势而实施源流式成本筑入的观念,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时的利润而关注成本问题,因此基于市场基础计算全生命周期目标成本就变得至关重要。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则在于,从产品观念出发强化前馈型成本控制,以管理工程技术方法(综合了技术选择、技术变更和技术创新手段)来求索最优成本结构,并结合在“邯钢”行之有效的组织措施进一步加强成本筑入的效果。限于篇幅及论题的专一性,本文对具体的对策不再作进一步的展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注释:

①参见拙稿《论日本成本管理的代表模式棗成本企画》,《研究》1997年第4期。

②西村明教授针对管理体制和文化方面的,冈野浩助教授从考古学、系谱学角度的研究(参见西村明《日本型管理的构造与特质》,载日本《学研究》第61卷第3、4合并号;冈野浩《日本的管理会计的展开棗成本企画的观》,中央经济社,1995年)可认为是这方面的代表。
上一篇:论物流成本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