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妇女政治参与(2)
2015-10-19 01:02
导读: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最重要原因是“妇女自身能力不行”,在访谈中很多妇女反映了这个问题,她们普遍认为担任干部一定要有文化
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最重要原因是“妇女自身能力不行”,在访谈中很多妇女反映了这个问题,她们普遍认为担任干部一定要有文化(妇女受教育普遍比男性低)、有胆量(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前要催粮、要款,这些事都是硬事、惹人的事,要有一定胆量才行)。由“妇女自身能力不行”自然而然引出第三大原因“妇女自己没有这个想法”,同时不得不提到第二大原因“家务和孩子的拖累”,从而导致第四大原因“农村还没有妇女做当家人的气氛”,其他原因被列在第五位,而“组织培养不力”被列在第六位。在调查中,虽然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低是共识,但我们发现每个妇女对待村民自治态度以及在村民自治当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个体存在差异。 分析以上材料,可以综合得出以下原因:
1.男尊女卑的文化和社会定位。建国后,国家从政策上和文化上倡导男女平等,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干练能干的农村妇女,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但这往往只是流于口头上和形式上。在实际中,依然是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给妇女的政治参与带来了无形的障碍。新中国的成立,虽然使广大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传统文化早已如风化俗,潜伏于民众思想深处。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的基本特征是基于性别歧视的不平等,其核心内容是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定位,以工作场所、法律经济、政治知识以及文化等具有权力和权威性的层面被视为男性当然的领域。这种制度,在沧海桑田的历史转变中,已经渗透和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规范着人们(包括妇女在内)的生活行为和心理情操,成为一种文化沉淀,稳定地传承下来[1]。“妇女自己没有这个想法”、“农村还没有妇女做当家人的气氛”都是这种文化积累的结果。
大学排名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男子大多出去打工,给妇女留下了繁重的农活。很多妇女在忙完一大堆家务后,还要下地干农活,非常辛苦。从一份某地列出的当地男女时间分布表可以看到:女的一般5∶30起床,22∶30睡觉;男的7∶00起床,22∶00睡觉。由于受到孩子和家务的拖累,一般的农村妇女都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政治参与,更不要说参与了。在我们调查的妇女中,大多数人表示这是影响她们不能有效参与村民自治的重要因素。
2.文化水平低,自身能力差,农村缺乏妇女干部
培训机制。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80%,农业劳动者中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总数的94%[2]。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字,而现在参与基层民主的农村妇女,大多数20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直至现在,农村女童失学依然是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48.9%的是文盲,29.8%的是小学文化,17.0%的是初中文化。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妇女在当地算是“知识分子”了!
3.村民自治不够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妇女政治参与的力度不够。调查发现,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选举不公正,村干部喜欢从中做手脚,贿选现象严重,投票选举只是形式;有的村干部很腐败,村务管理混乱,因此不能真正反映民意。老百姓对此失去兴趣,妇女当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在实际中,当选的妇女干部大多担任妇联主任,在村委会中不起实质性作用。法律虽然有文件保护妇女的政治参与,但很模糊,不能真正保护妇女的权利。如河南省的《村委会选举办法》中,只是规定“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应占适当的名额。”这一规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切实保障农村妇女的参政权利,也不能成为维护她们权利的硬性依据。
三、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对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并贯彻到实处。必须加大男女平等性别文化的宣传力度,为妇女参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和政策,构建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使妇女的各项权利切实得到保障。在农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发传单、搞讲座、上门宣传等;其二可以尝试建立“模范丈夫”机制。具体方法为:村委会可以每半年举行一次“模范丈夫”评比活动,对主动做家务和分担家务的丈夫适当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表现很差的丈夫,应将其作为重点教育和说服对象,直至他们态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