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建立的成本收益分(2)
2016-05-19 01:03
导读:1.2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实体系统”的成本分析 “实体系统”是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的组织机构、物质和人员的保障系统,
1.2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实体系统”的成本分析
“实体系统”是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的组织机构、物质和人员的保障系统,包括组织指挥机构系统、应急保障系统、防灾设施系统、监测报警系统、物资储备供应系统和信息系统。
一是组织指挥机构系统:组织指挥机构系统是由若干个中心组成的工作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和评估,应急计划的制定,领导应急救援行动的开展,以及事故应急培训、演习等事务。包括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应急指挥场所和基本配置,灾情信息采取和分析、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指挥决策咨询等机构和人员。二是应急保障系统:突发事件发生时,工作复杂,不仅需要各类抢险、急救队伍立刻进入现场,包括信息、通信、指挥技术工程、交通、医疗、部队等抢险救灾人员,而且要保证各类救援物资及时供给,包括车辆、食品、药品等方面的投入。三是防灾设施系统。四是监测、预警系统:公共安全的监测网络包括通信网络、人员、机构网络等,有专家、职能部门对危险区域坚持常年监测。预警系统是在监测的基础上,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对险情进行预测,一旦出现危害,通过警报系统预警,并尽可能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五是信息系统:建立科学的通讯系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准确、及时传递信息,对预防、应急措施的采取、对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维护意义重大。一方面收集信息,为及时、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畅的信息系统也是组织指挥系统决策得以及时执行的保证。另一方面,及时公开信息,使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知晓应对措施,配合、协助政府的工作。
2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建立的收益分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作为公共安全产品,其成本收益不同于私人产品。一是其成本支出的主要目标不是利润,二是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利用市场价格来结算。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的收益不能直接体现为利润,而是体现为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2.1 经济收益的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的经济收益主要体现为预防、应急机制建立,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避免或减少,对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的维护。如果没有高效可行的预防、应急机制,公共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将非常巨大。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500亿元,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损失共计2500亿元,社会治安事件引发的损失共计1500亿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共计2000亿元,生物侵害导致的损失共计500亿元,约占GDP总量的6%,这些问题每年夺去20万人的宝贵生命。而且实际造成的负面效应靠这几个量化指标是无法表达的。又如,2003年的“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对此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海闻教授有个粗略的估算:受非典影响,2004年旅游业的直接损失就高达14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对经济的影响总额为2100亿元,但如果把外国投资和对外贸易方面的影响考虑进去,其损失远远超过2100亿元。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的建立与运行,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件损害的扩大与延伸,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而有些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人为的突发公共事件,如果预防措施得当,甚至可以避免事件和损失的发生。
2.2 社会收益的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机制作为公共产品,其社会收益体现为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维护社会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消除不安定因素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维护国际声誉,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
大学排名
消除或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利,这是预防、应急机制所产生的最大的收益。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首先直接面临威胁的是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利。例如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短短的30多秒中,24.2万人死亡,16万人受重伤。我国地震灾害较为严重,20世纪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夺去了60万人的生命,近10年在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中丧身的人数每年都有上万人。在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人的生命始终是最宝贵的。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利是我国预防、应急机制建立的首要目的。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发生,预防、应急机制的启动与运行,可迅速整合社会资源,及时、有序的转移受灾地区的人,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