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7-24 01:07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摘 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它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学
【摘 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它涉及到经济、管理、
法学和
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围绕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等,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和探索,创新专业培养机制。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人才培养 专业特色
一、专业背景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新设置的一个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设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促进和维系。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决定》中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
就业方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基本建立。
其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呼唤社会保障教育。社会保障教育的发展,将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步入一种良性循环。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以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些都预示着本行业发展道路的崎岖与它所具有的极大的挑战性,但同时也更预示着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的光明前景。
二、人才需求分析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劳动保障人才的社会潜在需求量很大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化解个人的社会风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解除在职职工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原来由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逐步走向了社会化。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除了负责
招聘、
培训、绩效、薪酬等管理工作外,还要负责劳动关系管理,与员工签订
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的法律文件,同时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为所有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费用,这些工作都需要劳动保障专业人才的完成。一些金融机构受托从事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和资金托管,由于社保基金特殊性,使它的投资原则和发式不同与一般的公共基金,要在安全性第一的条件下追求投资收益率,同时要保持社保基金的流动性,因而这些金融机构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也需要劳动保障人才的参与。目前我国从事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很大。
2.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性强劳动保障工作的专业性十分强,涉及到的知识包括劳动经济、劳动关系、劳动保障法律、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在具体些说,养老保险又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等内容。而且城乡实施了不同的医疗制度。此外,社保基金需要保值增值,这就需要将社保基金投入股票等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运作,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这些工作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因而劳动保障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系统学习和业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但是,我国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员队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是专业化的社会保障人才缺口很大,因此在需求和人才储备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二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