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模式选择(2)
2016-10-10 01:07
导读:二、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最佳模式选择 截至2006年底,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共计318所,其中80%以上的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没有完全分开,共享校区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最佳模式选择
截至2006年底,教育部公布的独立学院共计318所,其中80%以上的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没有完全分开,共享校区、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硬件资源以及师资队伍、管理方法和经验等软件资源,与母体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也决定了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应选择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亦即在独立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运用母体学校的资源为独立学院教学服务。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根据独立学院生源特点和社会需求情况,可以把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宽知识、强专业、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尽管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比二本院校要低,但是其又不同于一般的民办院校,其录取分数和生源素质远比一般的民办院校要高得多。同时,由于就业取向和相对的就业压力,一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和选择较好职业的居多,往往不愿意到一些不太有发展的企业和单位去任职,但这正是三本独立学院的主要就业去向。鉴于以上两点,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复合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明确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其重点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四种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专业的素养和技能,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高素质、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
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专职专任教师队伍。这一部分教师有的由校本部调入,有的是后期分配的应届毕业生,他们都具有独立学院的身份,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
2、聘期一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一般是校本部的教师和已经退休的教师,他们是构成专任教师队伍的坚强后盾。
3、外聘教师,具有不稳定性,但是可以解决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灵活利用独立学院的政策,聘请一些知名的教授、专家和学者来为学生讲学。
从以上三部分师资来看,第一和第二部分师资,即专任教师队伍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三)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教学高质量的前提条件。独立学院可以根据本部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独立学院的自身特色,建立一系列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
首先,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课程考核、学生学籍管理、毕业生资格审核等方面,可以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其次,建立灵活的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其主要表现在“时间性迁移”、“内容性迁移”、“空间性迁移”三个方面。“时间性迁移”就是建立和完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制度,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家庭情况和自身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内容性迁移”就是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比例;“空间性迁移”就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企业等课堂以外的教学场地完成部分或大部分课程的学习。
最后,建立导师制。导师制,是指新生入学就配备导师,对学生在思想引导、学习方法、专业素质、生活辅导等方面进行指导的一种制度。相对而言,独立学院的生源比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的稍差。因此,学生在校学习应该配备导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全面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四)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