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绿色供应链管理(4)

2017-03-14 01:14
导读:??五、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1. 加强内部管理??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
??五、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途径
  1. 加强内部管理??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 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 应仔细自身的状况, 要从承载能力和实际出发, 既能解决企业急需的, 又能以较快见效的环节作为突破口, 明确认识实施目标, 确保成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 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环境意识, 企业高层领导转变观念, 积极地把目标、环境目标和目标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考虑, 通过和培训, 提高企业各个层次员工的环境认识, 让员工了解企业本身对环保的重视。??实施绿色采购。尽量根据企业的需求,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 减少原材料和零部件库存量, 对有害材料, 尽量寻找替代物,对企业的多余设备和材料要充分利用。??2. 加强供应商的环境管理??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要根据制造商本身的资源与能力、战略目标对评价指标加以适当调整, 设置的指标要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其次, 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上对环境保护的认同, 这是实现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基础; 复次, 供应链成员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最后, 在供应商之间具有可比性, 这样有利于在多个潜在的供应商之间择优比较。??3. 加强用户环境消费意识??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 充分认识绿色消费对可持续的重要性。发展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遏制生产者粗放式的经营, 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 发展绿色消费不仅可以从优质无污染的消费对象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和身体健康, 而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观念的转化、行为的转变, 提高广大群众对环保、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4. 加强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由于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是相对有限的,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最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就不能确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会对生产过程进行适当的修改, 但由于习惯、经验、技术、设备和资金的, 大多数企业生产方式的修改是有限的, 效果怎样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即使有一些企业效益很好, 想对生产过程进行大改造, 节约资源和能源及减少环境污染, 也不愿冒风险。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甚至不顾环境污染。这时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行。执法部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 既向各企业决策者宣传绿色市场营销观念, 又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对象, 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但斌, 刘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M〕. 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0. 11.
〔2〕刘志峰, 夏链, 刘光复. 面向拆卸的产品回收设计研究〔J〕. 合肥大学学报, 1997, (10).
〔3〕王能民, 孙林岩, 汪应洛. 绿色制造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J〕. 系统工程, 2001, (3).
〔4〕刘芹, 原梅生. 试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 (6).
〔5〕李倩如. 绿色物流的几个范畴〔J〕. 商业研究,2002, (1).
〔6〕刘飞, 曹华军. 绿色制造的体系框架〔J 〕. 中国机械工程, 2000, (9).
〔7 〕Guangxing Tan, J ian Pan. Habitual Domain A nalysis Based on the Rough Set o ry〔J 〕. A dvances in System s Scienceand App lications, 2000, (2) : 26- 31.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中优化薪酬结构的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