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税源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思考(3)
2017-08-04 01:05
导读:第三,明确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管理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明确目标,即实行个体化、综合式、深入型管理。首先,重点税源个
第三,明确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管理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明确目标,即实行个体化、综合式、深入型管理。首先,重点税源个体化差异的存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开辟管理领域,填补非常规性管理的空白。其次,重点税源往往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内部运作紧密的系统,必须有计划地实行综合性管理。可以仿效澳大利亚对大型企业集团税源管理的办法,将集团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了解集团公司内部每个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和它们所进行的内、外部交易。再次,对重点税源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常规管理,必须深入了解重点税源的各项有用信息,否则就会重蹈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覆辙。要改变这一状态,应及时调整管理目标,健全制度,落实措施,逐步使税务管理由表层向内核发展。
(二)完善重点税源管理的配套制度
比较和借鉴重点税源管理的国际经验,税源管理必须走科技加管理的路子,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支撑,以信息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为辅、科学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实现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税源管理。这是税源管理的基础工程,要形成内外统一、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税源管理信息网络,建立税源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重点税源的预测,根据中国实际征管情况,在宏观上应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与动态经济理论,建立大型宏观预测模型、逃脱组合模型等,对现有税源、潜在税源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另外,优化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服务。在重点税源管理过程中,在高度重视纳税人满意度、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的同时,要对纳税人进行细分,使纳税服务在普遍化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化。欧美等国设立大企业机构后,在审计、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不同于小企业和非营利单位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如在审计上采取申报前的预审计、改不同税种的不同审计为“一揽子”进行的全面审计等。这些都值得中国在实践中加以借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 苗长青.分工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112.
[2] 姜涛.专业化分工下的重点税源管理[J].理论前沿,2007,(12):31-32.
[3] 郭蓓.借鉴税源管理的国际经验强化税源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49-50.
[4] 安体富,王海勇.中国税源管理问题研究:理论范畴与政策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2.
[5] 吴洁蕙.澳大利亚税源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J].涉外税务,2007,(8):49.
[6] 邱慈孙.美国税收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涉外税务,2006,(7):57.
[7] 曾国祥.税收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8] 许正中,靳万军,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税收[M].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9] 闵丽男.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进入操作阶段[N].中国税务报,2008-0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