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探讨(3)
2017-08-04 06:57
导读:一是要积极参与新一轮wto谈判,在wto框架内为民营企业争取到更加宽松的多边融资环境,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诸如双边投资谈判,避免双重征税等国际协议的谈判
一是要积极参与新一轮wto谈判,在wto框架内为民营企业争取到更加宽松的多边融资环境,同时也要积极参与诸如双边投资谈判,避免双重征税等国际协议的谈判及签订,为民营企业争取到更加优惠的国际融资条件。
二是要赋予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除军工以外全方位准进待遇,如跨国经营时的自主决策权,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融资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构建出同一、透明、公然、公平、公正的国内市场。
三是营造良好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尽快建立全国同一的、动态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信用信息治理系统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形成规范运作的社会信用赏罚机制,确保民营企业各项跨国经营活动都拥有可靠的信用信息平台支持。
四是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进行立法,当前应尽快对以前那些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开展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的正当性进行必要的认定,确保民营企业既有的海外正当投资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同时加快《海外投融资法》、《跨国经营促进法》等相关法规的出台,使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发展拥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基础。
五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信贷担保体系。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会碰到很多风险,如贸易风险、汇率风险、
政治风险等,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很难独自承担这些风险,此时,需要有高效的国家政策性跨国信用信贷担保机构提供相应支持。据统计,目前12-15%的世界贸易额是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下实现的,而我国直到2001年才组建成专门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到2003年上半年其承保的出口信用险业务也只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2.86%。
2、进步民营企业既有资金的利用效率
企业主个人或者家庭既有财产,企业利润留成是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假如能够最大化其使用效率,无疑可以为融资发展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是不断增加企业产权的明晰度和治理的科学性。这要求民营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依托,不断明晰自身的产权,大力培养懂得现代融资知识的专业人才,积极采纳与国际接轨的财务会计治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运作体系,从而为企业的融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化解不必要的融资风险。
二是选择好目标市场,增大企业利润空间。国际市场商机无穷,但不同的民营企业面对的市场机遇各不相同。如与向我国提供“普惠制”待遇的发达国家开展贸易可以获得更多的关税优惠,进进“洛美协定”规定的拉美国家投资可以获得进进欧盟市场的诸多便利,进进某些东道国投资时可以利用它们对某种产业的扶持政策获得非常优惠的政府贷款等。
三是利用好国家既有的出口退税政策。为促进出口,我国当前实行大幅度的出口退税政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笔资金对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纸上财富”,假如能够通过贴现、抵押等方式加以盘活,则可大大进步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速度,减少跨国经营的融资需求。
四是争取国家的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地方政府相应的扶助基金。如我国在2001年8月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浙江等省份很多地区都设立了类似的扶助基金,它们为一些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国际投(设)标、开拓新兴市场等跨国经营活动提供一定比例(可达80%)的资金支持,对此,多为中小企业的民营企业完全可以积极争取。
五是设立企业风险治理机制,增强风险经营意识。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发展面临众多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为此企业应当未雨绸缪,积极利用国际市场上套期保值,投资或者财产保险等避险工具加以化解。
3、增大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力度
固然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但银行仍然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渠道,据统计,非国有经济的信贷1999年比1981年增长了6626倍,年均增长25.9%。依据我国现行的结售汇制度,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更是离不开银行系统的参与。因此,除在国内市场继续增加国有大型贸易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外,还应采取以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