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探讨(4)
2017-08-04 06:57
导读:一是鼓励中资银行跨国经营。在我国除了中国银行跨国经营起步较早以外,其余中资银行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走出国门的,不过最近几年发展得非常
一是鼓励中资银行跨国经营。在我国除了中国银行跨国经营起步较早以外,其余中资银行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走出国门的,不过最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快,截至2002年底,中国银行一家已经拥有海外分支机构560家,海外员工1.7万人,工商银行在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了37家分支机构和控股银行,其海外代理行高达1035家,建设银行加上最近成立的东京分行,也有了5家海外分行。不过由于自身实力所限,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大多只能办理传统的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外汇买卖、中长期信贷、信托租赁等业务,没有或者很少能够提供金融创新服务,而且它们大多集中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进世效应的不断深化,这些传统经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中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为此,众多的中资银行应该大力鉴戒欧美等发达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以自身实力为依托,积极与民营企业携手于国际市场,形成双方良性发展的局面。
二是
放松利率管制,发展中小民营贸易银行。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缺乏良好信誉和信用记录,跨国经营借贷时融资额度较大、需求又急、利息高些也可接受,在我国现行利率管制的条件下,这些特点在大型贸易银行信贷治理中是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型国有贸易银行对该类贷款申请往往会退避三舍。但假如能适当放松利率管制,银行又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较了解,那么对这些项目提供贷款又成了“收益高、风险低”。
三是加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力度。据统计,截至2003年7月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为184家,它们多是些世界性的大型跨国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这些银行固然在贷款上没有“所有制”成份的考虑因素,但由于自己的超级实力,在我国境内特定区域经营的目标市场基本上都定位于大型优质客户,这不仅严重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高端客户的竞争程度,而且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均衡发展,对此,我们可以在综合考虑金融风险的条件下,逐步降低外资银行进进中国金融市场的门槛,使国际上那些有良好信誉的中小银行也能够顺利在我国开展业务,从而增加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时融资发展的机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4、大力完善股票市场
wto体系下,一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国内股票证券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参股或者控股国有企业,据统计,依据核准制已经完成
辅导期并通过监管机构验收合格的100多家拟上市公司中,由民企控股的占40%以上,而在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不含深圳),拟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达60%,浙江更是高达80%。同时,据2002年半年报显示,已上市民营企业每股收益均匀为0.103元,远高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0.082元的均匀水平。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由于它不仅可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渠道,而且也可以持续优化我国资本证券市场结构。另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香港、美国、欧盟等海外证券市场直接上市融资,也可以鉴戒浙江万向团体在美国“借壳上市”的成功经验,直接或者间接利用东道国资本市场、产业市场上风,多方位解决好跨国经营的众多题目。
5、加快发展债券市场
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体系中,债券市场的作用和历史大多超过了股票市场,企业通过发行长、短期债券所融取的资金一般都大于发行股票所获得的资金,据统计,从2002年一直到2003年初,全球的债券发行高达1.4万亿美元,在美国,公司债券占比50-60%,政府债券占比20%多,股票的占比约20%;在亚洲,公司债券的份额可以达80%左右,政府债券占比10%多,股票占比在10%以下。而在我国,截至2002年底,国债和金融债券余额合计为2.7万多亿元,股票可流通市值为1.3万亿元,企业债券余额只有700亿元,民营企业公然发行企业债券额度为零。wto体系下,我们一方面应积极鉴戒西方债券市场的成熟经验,全力建设好国内的资本债券市场体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发展渠道,如通过鉴戒它们有关答应企业“垃圾债券”发行和流通的制度,就可以为那些产品有市场,发展远景看好的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开辟良好的融资渠道。另外一方面,也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民营跨国公司到国际债券市场发行自己的企业债券,这样不仅可以融取到企业跨国经营所需的大量外汇资金,而且可以极大的进步企业的国际着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