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进wto对中国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3)
2017-08-04 06:59
导读:三、有关对策分析 加进wto后,在机遇和挑战眼前,一方面国内银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机制转变,促使中国银行业走上稳健发展的轨道,使加进w
三、有关对策分析
加进wto后,在机遇和挑战眼前,一方面国内银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机制转变,促使中国银行业走上稳健发展的轨道,使加进wto的积极作用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对外资银行采取有效监管和控制策略,以维护民族银行业的利益。
(一)关于中资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中国贸易银行应及早完成职能上的转变,真正摆脱政策性银行的束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贸易银行。在摆正了位置之后,才能正确协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一个企业的身份,将获得利润作为其经营活动的重要目的。
其次,要加快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加进wto后,面临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国银行业实力明显薄弱,若中国国有银行继续维持国有独资形式,其资本充足率不仅得不到进步,甚至将会进一步下降。解决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题目,无非三条途径,一是由财政继续注资,但近期来看可能性不大;二是通过贸易银行发行债券的方式,但受巴塞尔协议有关条文的限制不可能随意发行;看来只有实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行产权多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题目。另外,产权多元化之后,外部监视的加强,现行的各项治理制度才能发挥效益。
第三,中国国有贸易银行应加强负债治理。其具体措施有:(1)实行分局治理、分级授权、相互制约、加强监视的经营治理模式,建立强有力的稽核监视系统,可实行客户经理和信贷报告制度,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对客户的动态考察;(2)优化资产结构,把住资金的“出口关”,把有限资金投进到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3)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的总量均衡遵循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和结构对称的原则;(4)全面推行抵押贷款制度,通过一定的担保来防范风险,抵押贷款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活动性。形成银行与工商企业紧密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依靠的关系,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四,搞好人力资源治理,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力求聚集一大批素质好、经验丰富的人才。对人才短缺、流失的题目,我国的贸易银行应有强烈的危机感,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广泛吸纳和培养中、高级治理人才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搞好在职员工的业务
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公道、高效、体现优越劣汰法则的用人机制,从制度上激励员工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把握操纵技能,提拔和利用有真才实学的员工,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五,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中心银行监体系。需要特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在监管内容上必须将国有贸易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违规经营区分开来,在监管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对中、外资银行一视同仁。
(二)关于对外资银行采取有效监管和控制策略
首先,应尽快完善外资银行治理法规。目前中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显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业务经营活动。我国必须逐步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立法,按照《巴塞尔协议》精神建立金融监管制度。
其次,应利用wto有关原则和条款,实施适度保护政策。(1)运用“不对称原则”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不对称原则”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另一个是“逐步自由化”。(2)利用“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公道保护金融市场。wto的保障条未规定,由于达成具体承诺后发生了未能预见的变化,以至某项服务的进口规模剧增,从而对国内相同的服务及其提供者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东道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中止已达成的承诺。同时,在有关条款还规定,当东道国发生某些情况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例如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或对外金融领域内发生严重困难时。但保障措施不能有选择地实施,不能形成歧视。(3)利用市场对等开放原则,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支持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进步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