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度量与抵押(2)
2017-08-19 04:46
导读: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剩余索取者需要解决的前提问题除了度量以外,还有抵押问题。设想一个企业,它的一部分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都拥有剩
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剩余索取者需要解决的前提问题除了度量以外,还有抵押问题。设想一个企业,它的一部分实物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都拥有剩余索取权从而共同分享利润,另一部分实物资本所有者拥有固定索取权,比如银行作为债权人。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所得除去机器折旧、原材料等的成本、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固定工资和对债权人的支付后,剩余的部分将分配给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当企业的经营所得不足以同时支付上述几项时,必须保证对债权人的支付。尚未补偿的机器折旧费用实际上实现了对债权人固定索取权的抵押功能,而由于固定工资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是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成本,因而,固定工资是必须支付的,无法实现抵押功能,机器所有者独自承担了抵押的费用,这种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是不承担亏损的索取权。这个例子中,负盈不负亏的剩余索取权违背了产权交易的公平原则,此外,没有亏损对自身利益的潜在压力,剩余索取权容易成为消极的权利,无法引起对剩余控制权的积极使用。
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一些企业为激励管理者积极性实行年薪制,由于没有相应的个人财产抵押而成效不大,甚至出现管理者粉饰利润的现象。理论上,没有任何固定索取者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契约可以不需要相应于剩余权利的抵押。但是,当企业契约中存在固定索取者,比如说银行,为了固定索取权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也使企业所有权对称安排的效率真正实现,人力资本拥有剩余索取权必须对固定索取者的权利有所抵押,而且这种抵押作用不能简单地依靠普通的工资形式。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职工持股度量与抵押的产权安排
功用职工持股计划意指企业内职工个人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份并委托企业内持股会进行集中管理的剩余权利分配形式,很多职工持股方案还与养老计划结合使用。持股会是一个基金法人,由它对外融资,再投资到本企业股权,企业用现金回报偿还贷款本息,持股会为每个职工设立账户,职工离开企业时可以获得个人账户的股票。
通常情况下,普通职工的人力资本能力与股票市值的相关度比较低,因为在现代企业中,这些能力需要通过管理组织得以体现,而股票市场一般只能作为直接衡量企业组织管理业绩的参照系。对职工人力资本的能力评价缺乏通过股票价格波动来实现偏差自动调节的工具,校准人力资本的评价偏差需要在企业内进行,而难以像经理股票期权那样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
在实行持股计划时,如果职工人力资本所含的实际能力普遍较多,对企业剩余的贡献多,并通过利润的增减指标体现。那么,持股会将得到充裕的现金回报,其资金运作趋于良好,继而意味着职工实际上拥有更多的剩余索取权。
反之,职工的剩余索取权会减少。一旦对职工离开企业的时间加以限制,例如把持股股权作为养老金的一部分,那么,与经理期权制的短期性相比,持股计划更像是适应性调整的长期工具,能及时发现对人力资本评价的偏差并通过持股会的资金运作调整剩余权利的分配。职工持股计划能够顾及人力资本价值在长期中变化的特征,这恰恰是相对固定的剩余权利安排力所不及的。比如,对于利润分享制,剩余索取权的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职工能力高、企业效益好的时候固然可以分享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但是在职工能力低的时候,剩余索取权也不至于下降,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不对称性加大,导致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效率损失。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职工持股计划中,职工人力资本所有权的安排在抵押的实现上与经理股票期权制类似,包括承担人力资本的套牢风险等因素。不同的是,职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抵押主要体现在持股计划开始时,以认购股权的支出方式进入企业。这是因为,相对而言职工人力资本比管理人员的更容易度量,表现在一般劳动力有相对独立的市场而所谓“经理市场”往往有“市”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