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人才风险及其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

2017-08-23 03:34
导读: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评判专家分别对人才风险的这19个指标按风险大、风险较大、风险中等和风险低4个等级进行评分,将结果按上述方法整理为一个

  
  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评判专家分别对人才风险的这19个指标按风险大、风险较大、风险中等和风险低4个等级进行评分,将结果按上述方法整理为一个19×4阶的矩阵,用R表示。
  则R=AR={0.156,0.381,0.381,0.096},出现“多峰值”,因此无法使用最大隶属度进行判断。依据上述模型进行置信度的综合,由式(8)、(9)最后可得:
  p=(0.207,0.313,0.302,0.168),因此,该企业的人才风险较大。
  
  五、 结束语
  
  企业人才风险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人才风险取决于很多因素,本文提出的带置信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评价企业人才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但还是要考虑企业自身和环境的具体情况,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人才风险的评价工作更为科学、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王颖,李树茁.以资源为基础的观点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南开管理评论,2002,(3):4-8.
  2.金鑫,徐晓平编著.中国问题报告.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2002:35-38.
  3.汪培庄.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4-40.
  4.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应用.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4-59.
  5.李洪兴,汪培庄.模糊数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140-160.
  6.刘普寅,吴孟达.模糊数学及其应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46-50.
  7.张会,曾亮.分置信度的模糊统计方法论.模糊系统与数学,2004,(3):96-98.
  8.张红波.基于资源安全的企业人才风险管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1):18-21.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9.朱平利,郭利娜.新时期企业的人才安全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1),52-53.
  10.杨河清,吴江.论我国的人才安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1),9-13.
  11.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6-147.
  12.罗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7):33-35.
  1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5-484.
  14.钟定国,蔡钊利,洪波.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在高校领导干部考核中的应用.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23):3.
  15.何荣旺,刘伟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25(6):678-681,729.
  16.谢智波,李向东,赵华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软科学,2004,18(2):86-89.
上一篇:我国对外劳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