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3)
2017-08-23 05:49
导读:西方企业网络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范式来分析和研究处于社会关系和信息网络中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行为,它将市场主体作为网络中的结点(nett),
西方企业网络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范式来分析和研究处于社会关系和信息网络中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行为,它将市场主体作为网络中的结点(nett),并以所建立和扩展的企业关系网络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实现了企业理论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创新。
四、 范式假设中的方法论之争
网络理论的出发点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和企业的特殊行为作出解释,但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市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每个个体的特征,这无疑是对新古典主义传统范式假设提出的重大挑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一般意义上对战略联盟和企业集群的研究已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提前行动的“战略管理模型”已被“资源依赖模型”所替代。他们批评科斯和威廉姆森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应该把“资源依赖”作为分析的基础。因为“交易”作为基本的经济学范畴只是对应于他提出的象征性的资源交换关系,而不能揭示企业双方虽然对同一资源具有竞争性需求,但却未发生直接交易活动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资源的相互依赖正是企业采取购并或网络安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资源依赖”为分析基础的人际关系网络概念框架的建立,深刻地揭示了其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对立。
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相比,企业网络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首先,两种方法论立论的前提和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前者以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认为无论在任何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人都是构成组织的基础,这些个体按照一定的作用在经营中作为代理人或代表出现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后者则认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个人纽带的维度空间只是分析上的构建,个人作为社会经济网络中的一个结点而相应产生的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这些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群体利益结构及其行为,才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在解释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两种方法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和市场是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这种相互对立与替代的实质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且企业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和可测的,这种明确的边界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进行未来的战略管理与决策。而企业网络理论则不同意这一观点,它认为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着象新古典经济学所讲的什么企业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明确的边界,原有理论框架中的正式组织和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无效的。在网络经济中,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穿过组织边界与他们的环境相联系已成为最经常的、最普遍的现象。组织边界对人们活动的限制只是存在于非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特例。网络经济的模糊界面,为组织或个人提供了一种实现更大发展的契机。
再次,两种方法论在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易赖以建立的道德基础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新古典主义分析中的交易行为是建立在企业以往交易经验或代理人共有的专业化背景的基础上,这种相互信任是一种带有专业化时代普遍特性的道德与情感关系,交易各方的相互依存客观上还基于持续的物质投资所形成的信任关系。但这种信任观念属于一种较低层次的道德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如长期存在的分包制(承包者—分承包者)关系即属于此种。而企业网络组织理论则认为上述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并由此认为,与工业社会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不同,产生于信息时代的网络经济已使经济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其突出表现是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它突破了传统的经济活动空间,进入了媒体世界,出现了各种与原有实物经济并存的虚拟化经济或者说网上经济。经济交易时空范围的无限扩大,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所需的道德与情感层次更高,对各种同情和自信关系的对称性要求更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网络组织和威廉姆森的混合组织在稳定性、合作范围和对外部干扰的适应性这几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看,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而且,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别,导致了企业网络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在基本假设、基本方法论方面均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同。这些差别也是我们在对网络组织进行经济学分析时所必须把握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