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_政治毕业论文(2)

2013-05-14 18:12
导读:再次,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完成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对自由的认识更深化一层。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生产

  再次,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完成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由观,对自由的认识更深化一层。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建立在分工理论基础上的,生产力的发展到消灭分工,此时自由才能实现”。[注10]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抽象的人”。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形成了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现实的个人”这一基本范畴的提出,一方面是马克思批判的扬弃自由主义关于一般的人,抽象的人的观念,对作为这一观念理论基础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作出批判的结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也认为,独立的个人的形成过程作为现代化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是个人从人类或群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但是独立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是受到他的物质生存条件制约的个人。[注8] 
  又次,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在该著作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有3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前的“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的“物的依赖关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阶段”。[注11]马克思关于自由发展三大阶段划分的意义在于:第一,阐明了自由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谓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第二,阐明了自由具有阶级性;第三,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关于自由的观点,只是体现为物的依赖关系的人的依赖关系的一种抽象;第四,阐明了自由的发展不是以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状态出现的,而是呈现连续性的。[注12] 
  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自由王国的理论,从而实现了自由问题的根本变革。在该著作中,马克思不但深刻分析了个人自由的经济根源和经济条件,提出了自由和平等在商品社会中不仅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商品交换中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自由平等的现实基础,观念化的自由平等是这种经济运行的“理想表现”。此时,马克思已从静态的平面的研究进入到动态的立体的研究。[注13]马克思指出,自由是主体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追求和表现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马克思将此状态境界称之为“自由王国”。“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注14]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自由要受到一定生产方式的限制,在实践上能由自己支配的活动领域里,也不能幻想摆脱自然规律;其二,大大改善劳动条件,做到优质,高产,低耗能。[注12] 

通过回顾马克思关于自由观的发展历程,我们清晰的勾勒出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史。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统一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条件的统一,是约束性和自主性,他律和自律的统一,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权利和能力的统一,是全人类性和阶级性、无国界和有国界的统一,是追求真理、实现价值的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且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它必然将随着人们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其内涵。[注1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结语 
   
  掌握此自由观,有助于我们坚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自由的根本条件,这也为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我们要想建立一个高度民主、自由的社会,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研究人们的自由意识的特点,把争取自由的近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区分开来。创造一个使人们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自由、和谐的社会环境。 
   
  注 释 
  1 顾 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81 
  2 顾 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238 
  3 卢 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8 
  4 卢 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9~10 
  5 启 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义学说追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203 
  6 顾 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319 
  7 启 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义学说追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726 
  8 徐 瑾.马克思真的是“自由”的马克思吗.唯实,2004(10):10 
  9 王翠英、温映瑞.论马克思的自由观.西北师大学报,1989(3) 
  10 马小磊.试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及其理论价值.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10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46卷) 
  12 毛信庄.《资本论》法律思想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105 
  13 马小磊.试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及其理论价值.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习报,2006(5):11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4:927(第25卷) 
  15 马小磊.试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及其理论价值.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习报,2006(5):12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 顾 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238 
  2 卢 梭.社会契约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8 
  3 启 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义学说追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203 
  4 吴春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著.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4(第23、25卷)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卷) 

上一篇:谈资本主义艺术生产的现代性特征_政治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