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走向“政治民族”_政治毕业论文

2013-05-19 01:08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走向“政治民族”_政治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为举世所瞩目,但中国在进入下一世纪

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已为举世所瞩目,但中国在进入下一世纪时必将面临的关键考 验或在于,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否成熟为韦伯(Max Weber)所谓的现代“政治民族”。本文将首先简略讨论“政治民族” 的概念,以便指出,对中国政治改革方向和方案的讨论有必要从“政治民族”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加以考虑。

  1、何为政治民族

  一个世纪前,韦伯对其自己的祖国德国从一个长期积弱的经济落后国家迅速崛起为一个欧洲经济大国曾深感忧虑,因为他认为,一个长期积弱的落后民族在经济上突然崛起必然隐含一个致命的内在危险,即它将加速暴露落后民族特有的“政治不成熟”(political immatuarity),这种经济快速发展与政治难以成熟之间的强烈反差不但最终将使民族振兴的愿望付诸流水,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结局即民族本身的解体。韦伯终其一生惶惶不安的就是德意志民族无法走向“政治成熟”(Weber, Political Writings, 1994)。韦伯的这一担忧事实上为德国日后的发展所证实:韦伯死后的德国“魏玛共和”今日几乎成为“政治不成熟”的同义词,其结果就是希特勒的上台以致战败后两德分裂,分别依附于美、苏。只是在冷战结束后,德意志民族才重获走向统一政治民族的机会,亦即从韦伯时代算起耽误了将近一百年。

  韦伯的基本看法是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必然促成社会的高度分殊化(societal differentiation)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具有日益多元分散的社会离心力倾向,因此现代政治的基本任务即在于如何创造一种政治过程以使多元分散的社会利益仍能凝聚为民族整体的政治意志和政治向心力,不然的话整个民族将出现只有社会离心力而无政治向心力、只有地方和集团利益而无民族利益的危险局面,其结果将是整个民族呈现分崩离析的状况。由此,落后民族经济崛起的背后所隐含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该民族的政治主导力量是否有足够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意志去塑造一种新的政治机制,以适应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要把社会的所有人口都纳入一个统一的交换经济过程之中,韦伯认为能够适应这种“大众经济”过程的唯一政治机制只能是“大众民主”(mass democracy),亦即被纳入一个统一经济过程中的社会大众必须同时能参与到一个统一的政治过程之中。这种以最广泛的政治参与来凝聚民族政治认同的民族就是现代“政治民族”。

  2、政治民族与大众民主

  但在韦伯看来,落后民族与发达民族相比的最大差异之一恰恰就在于,落后民族从根本上是一个“非政治的民族”(unpolitical nation),亦即由于缺乏一套能够使全体国民都参与其中的政治过程和政治机制,大多数国民并不生活在本国政治之中,而是生活在本国政治之外。这样一种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政治过程之外的政治机制,在韦伯看来只有在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社会尚未分殊化的状况下才有可能运作,因为在这种相对静止的社会状况下,社会整合主要依赖传统宗教和道德,政治则只是少数精英之间的权力平衡问题。但是一当现代经济加速发展,社会高度分殊化,这样一种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政治过程之外的政治机制必将日益捉襟见肘。因为它事实上将无法解决如何将高度多元分化的社会利益纳入一个政治过程的问题。韦伯由此认为不但德国戎克式封建贵族政治注定要没落,而且老式的欧洲自由主义政治即英国式贵族自由政治同样注定没落,因为它们都把政治过程局限在一个特定社会集 团之内,从而无法将已经进入历史舞台的“社会大众”整合到政治过程之中(英国本身从自 由政治走向民主政治始于1867 年改革法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韦伯强调经济发达民族必然是一个“政治民族”,亦即它必然也必须发展一套相对发达的政治过程和政治机制能使社会大众都参与在本国政治之中。这种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政治机制就是以“大众政党”(mass party)和全民普选为基本机制的“大众民主”。大众政党的特点即在于它的政治活动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集团之内,而是致力于沟通不同阶层、不同集团、不同地区的局部利益,从而凝聚对民族整体利益的社会共识,而定期性的全国大选机制则为利益千差万别以致彼此冲突的社会各阶层提供相互了解、谋求妥协的机会,从而有利于社会达成“随时调整的共识”(contingent consensus)。韦伯特别强调,选举政治发达的最深刻政治意义实际在于它使发达民族的国内政治过程具有一种全民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亦即它使各有自己特殊利 益的阶层、集团和地区同时具有对“全国性政治”(national politics)的基本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全民政治教育机制,经济发达民族尽管社会利益高度分化,但国民们却具有“责任共担的习惯”(the habit of sharing responsibility)。从而使发达民族在本国内部具有落后民 族望尘莫及的高度政治凝聚力。这就是“政治民族”与“非政治民族” 的最根本差别。韦伯断言,现代民族的真正强盛必以“大众民主” 为政治基础。

  3、政治市侩主义与政治不成熟

  韦伯由此强调,发达民族与落后民族的根本差异并不仅仅在于“外在强盛”即经济、军事的发达,而且更在于“内在强盛” 即国民通过政治参与而对本民族整体长期利益具有高度的政治认同感所形成的政治向心力。韦伯对德国的忧虑就在于,他认为德国尽管能在较短时间内经济崛起甚至给人以“外在强盛”的表象,但与此同时却是“一个全然缺乏任何政治教育的民族”(a nation entirely lacking in any kind of political education)。尤其是,一个落后民族走向“外在强盛”即经济崛起的过程,在韦伯看来决不意味着这个民族必然就在走向“内在强盛”,因为一国“内在强盛”的不发达并不是经济不发达的结果,而是政治不发达的结果;同理,一国内在强盛发达也并非经济发达就能自然形成,而是国民们只有在充分的政治参与中不断经受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出来的一种基本政治素质。但落后民族的“政治不成熟”恰恰就在于它往往为追求“外在强盛”而压抑民族“内在强盛”的生长,亦即在经济崛起时社会的主导政治力量和新兴经济阶级往往都抱定韦伯所谓“鼠目寸光的法律与秩序市侩 主义”(short-sighted law and order philistinism),即片面强调秩序和稳定而一再延误政治改革的时机。韦伯认为这种“政治市侩主义”乃是“政治不成熟”的典型表现,他尤其强烈抨击 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力图排斥德国工人阶级和德国社会民主党进入政治舞台是十足的“民主恐惧症”,认为这种“民主恐惧症” 恰表明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不成熟”从而无法成为德国的“政治领导阶级”(事实上德国资产阶级对社会民主党的长期排斥成为日后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原因)。这种“政治市侩主义”在韦伯看来是纯粹自欺欺人的慢性政治自杀主义,因为它导致的实际结果只能是,旧的政治机制每天都在加速衰败和死亡,新的政治机制却无从生长。长此以往,只能造成整个民族的政治机制日益萎缩,到最后恰恰只能导致法律与秩序的 崩溃。

上一篇: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制度建设_政治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