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泽民外交战略的重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代表着当今中国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而要实现现代化,除了需要国内有安定团结的局面,还需要有国际上的和平。江泽民指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愿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渴望发展、向往进步的国家和人民携起手来,争取实现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共同推进的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期。美国急欲趁“一超”独存的有利时机,谋求“单极统治”;一些西方大国则鼓吹由几个富国“合霸”,共同主宰世界。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江泽民指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方向,强调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球范围内、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大国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着这样的原则,我国积极发展同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世界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关系,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框架。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我们将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思形态的差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
江泽民十分重视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他指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中国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稳定、蓬勃发展的东南亚。”1996年12月,江泽民在出访巴基斯坦时,提出发展同南亚各国友好关系的五项原则:扩大交往,加深传统友谊;相互尊重,世代睦邻友好;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团结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他指出:“没有南亚的稳定与发展,就不会有亚洲的和平与繁荣。” 1997年12月16日,江泽民在吉隆坡的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指出:“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应该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视和处理双方关系,建立中国与东盟面向2l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90年代以来,中国同几乎所有的邻国都建立或恢复了正常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并在推动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五、独立自主:江泽民外交战略的原则
独立自主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才争取到的根本权利。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外工作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加强友好合作,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就必须承认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江泽民指出:“不顾当代世界丰富多彩的客观实际,企图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动辄以孤立、制裁相威胁,这种霸道行为只能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刨各国应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强友好合作,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强调“国权重于人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又注重改善我国的人权状况,并努力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中国历来坚决反对侵犯人权,但“不能把危害国家和侵犯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化人人权保障的范围”。2000年3月1日,江泽民在致第八届亚太人权研讨会的贺信中说:“21世纪,我们将进一步发展,依法治国,确保人民更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我们愿意与亚太及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推动地区和国际人权事业的进步,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奋斗,携手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继续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但又广泛地结交各类“伙伴关系”。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我们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求,根据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变化,积极探索与各大国关系发展的新形式,致力于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及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