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开放公开条件与服务型。管理事务,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服务职能将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治理的实施将为政府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提供有力的手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性,全面提高依法能力,使政府由一个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型政府”,向一个智能化、高效、公开、透明、低成本运行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是信息社会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实行电子政务是现阶段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
2.信息技术条件与效能型管理。在比较长的时间里,政府业务和运作流程都滞后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它们在发展中不断地相互调适、相互促进,最终建立一种良好互动关系。电子治理使政府的审批由原来的手工盖章的工作流程被电子印章所取代,政府公文运作实现了网络化处理,从而提高了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问彼此沟通协调的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能。电子治理形成行政流程的集约化、高效化,可以大大减少政府组织规模,实现效能型管理,使政府的机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和现实。
3.网络条件与知识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带动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发生重新组合,使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正在催生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信息网络时代电子政务的构建必然使政府资源利用方式和人力资源管理发生深刻转化,需要对人事制度、信息管理、工作方式等进行适应性革新,通过政府知识化管理,建立一种学习、开发、维护与共享知识的机制,整合利用政府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构筑知识共享平台,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电子治理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企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政府的诸如政策法规、信息公告、政府机构组成、办事规程及政府服务项目等;各种信息,公众甚至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志,向政府提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而政府也能够直接获知公众的服务要求和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公众提出的各种要求。这种情况大大加强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政府可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