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l996年修订的《公民教育指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公民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贯穿香港公民教育的始终。体现在:(1)培养目标上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2)课程安排和活动设计上强调特色和尊重个性。以学生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教材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他们尊重和倡导校本课程,鼓励教学创新。(3)教学方法多样,学习方式上提倡自主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强调精神、客观及宽容的态度,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及判断,表达个人看法,作出个人选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智能,通过履行和反思,确立个人的价值观念。
(二)循序渐进的内容安排
香港公民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经历感受而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阶段循序渐进进行设计,内容范畴也由个体、家庭、邻里、社区、香港、、国际逐步拓展,使公民教育的进度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而逐渐深化。
(三)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
公民教育与一般学科教育的不同在于,其学习目的并非求知,而是公民基本素质的养成。因此,学习方式和渠道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香港学校充分利用正规课程、非正规课程、白编课程、隐蔽课程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推进公民教育。除了设置小学常识科和中学公民教育科正规课程以外,不少学校自编校本课程,同时要求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进行渗透。教师在不同的科目中,藉着教授学科内容之际,渗透一些有关联的价值思考和讨论活动。例如,在生物科的课程设计中加入性态度和两性尊重的讨论;在社会教育科中加入认识社区并探讨如何承担改善的责任;在中国科中加入介绍国家近代的经济表现和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从而培育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对国民身份的认同。这种结合学科的内容及跨学科模式的推行策略,能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之余,教师亦可“不刻意”地学生学习正确价值观和态度,这比直接灌输的模式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口教育方式更是丰富多彩,活动、比赛、辩论、展览、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讨论不一而足。多种方式实施公民教育,既符合公民教育自身的特点,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全面多元的实施主体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提高内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方略
(一)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香港公民教育奉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内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面最大的特点则是以教师说教、讲授为主的强制、灌输式的主导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只重视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高校教师与学生形成了“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的一种简单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这就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限制,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知识变得很被动,甚至导致学生的排斥。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要在行为上的践行就更难了。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借鉴香港公民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在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或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与特点,深入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针对不同特点与兴趣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与实践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个体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并创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尽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再进行引导。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