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受者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行为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正不压邪的局面。
二、受教育者逆反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张力的失衡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张力的不平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个现象,它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要求远远高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受教育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也难以达到教育者的要求;第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是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的规律。但是在实践当中却存在着二者之间张力的严重失衡,导致受教育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逆反心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它们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结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的不断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样才使得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内容陈旧,没有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二是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一些单位和地区过于突出政治教育,而不大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和违背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出现逆反心理在所难免。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方法陈旧的问题:一是单向的理论灌输法,缺乏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交流。二是个别教育者的唯我独尊的权威教育法,缺乏平等交流。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势必降低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致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消极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个人主义和金钱意识的泛滥,有些人民公仆成了金钱的奴隶,他们为了追名求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执法犯法等现象屡禁不止,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这种不良的环境氛围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此外,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虚拟环境和大众传媒等,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和传媒来获取信息,虚拟环境和大众传媒当中既有对受教育者思想发展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而教育者又无法直接干预和控制这些不利于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信息,一些受教育者盲目接受了互联网上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反的信息以后就会对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抵触情绪。
三、克服和避免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途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得知识信息途径的多样性使得教育者提升自身信息素质成为必然,否则就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因此,教育者首先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刻苦学习掌握传媒信息知识;其次要学会熟练应用现代传媒工具,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