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关系现状,加强“五观”(观、民族观、宗教观、观、观),努力构建我国和谐的主义民族关系。
论文关键词:和谐民族关系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一、我国民族关系的状况
(一)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进步的民族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了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又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和建立了一系列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制度,从而保证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巩固。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序言中就此作出了明确的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删这就以宪法的形式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及其基本特征。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以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后,进一步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1997年党的十五大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二)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
1981年,中共中央在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时,充分肯定了新疆的干部提出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论断。“两个离不开”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作出的全方位的科学概括,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又指出:“一定要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头脑中牢固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2004年中共中央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和巩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深入人心,民族地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个离不开”思想是“两个离不开”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对我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特点的高度概括。这一思想既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也符合我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既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一个民族繁荣进步的客观规律。
(三)劳动人民之间的民族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没有大的民族纠纷”,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基本特点之一。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民族关系在总体和谐的情况下,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和谐的因素。
(一)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不同民族之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和谐民族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人们对民族差异还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最终引发一些有损于民族团结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大众传媒和出版物出现伤害少数民族和民族宗教感情的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在上述方面的差异,缺乏一种科学的、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历史沉淀在民族间感情上的距离和心理隔阂有时还会顽强地表现出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形态,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