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人类应该协调好的诸多关系,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从的高度概括为两个方面:“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其一,“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应该相生共存,和谐合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和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也需要人类的保护,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合理使用自然中求得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经济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其二,“人类本身的和解”。这包括两个方面:从纵向说,要协调好代际关系,建立代际公平。人类是一个连续过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创造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历史创造。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要求每一代人保证后代人拥有同样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可以说,未来世界的面貌,首先不是后来人做出的选择,而是现代人的决策和实施的结果。保护和治理好环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从横向说,协调好代内的关系,建立起代内公平。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已经消耗了地球上的大量资源,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大,至今仍然是有限资源最大的消费者和污染源。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承担主要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世界人民必须同舟共济,正确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各国都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过,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客体对象和主体自身素质两个方面。客体对象是指人的主体素质发展所需要的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关系。自然条件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环境,离开自然条件,何谈发展?人在社会关系中获得本质规定,“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社会给人们提供的条件越多越好,就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性、丰富性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全面性、丰富性。人的自身素质的发展包括几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内在需要的发展。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物质生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的需要越高,包含的文化因素越多,表明人的文明程度越高。二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能力包括内在能力和外在能力。马克思说过,人的内在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力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而且劳动技能越高,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越多;智力更是陶冶的产物。
人的内在能力在实践中表现为外在能力,如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发展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主体意识包括理想信念意识、自尊自强意识、自由平等意识、权利责任意识、怀疑批判意识、意识、国家意识、全球人类意识等。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共产主义发展的目标和归宿。诚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水平、经济政治结构、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与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性,决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为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最根本的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确保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等生活的第一需要,并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为人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机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为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物质条件。为加快物质文明建设,必须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当前要着力解决好违背以人为本、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生产建设中拖欠和克扣农民工以及乱收费等。中央对解决这些问题已三令五申,老百姓也有强烈愿望,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负责精神,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要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的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我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都要致力于为人民谋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议政参政能力和水平,保证人民群众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的聪明和才智、责任感和自豪感、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它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方针,有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主体性建设,它的对象是人自身,其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人们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的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科学作为人类智力的高级形态,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人们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传承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重要影响。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创作出更多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必然有力推动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