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丰富和发

2013-08-21 01:08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浅谈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丰富和发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着的伟大理论,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其自身得到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继续弘扬和发展马克恩主义理论,并用以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有过诸多的思想理论,但是,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它同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理论一样,都是一个开放的传承系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自其创立起一直指导着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同时,其理论本身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八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一系列具体化、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对这一科学理论的深刻认识与丰富发展是分不开的。

  1.毛泽东思想:新主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欧洲各种矛盾趋于激化,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浪潮也日益高涨。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革命行动。在俄国,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正确地把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种变化中的复杂关系,发动了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一一苏联。中国共产党人的耳目为之一新。但是,当时由于以俄国为师的定势,以及建党初期理论准备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肤浅和对国情的了解不透,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只得依赖于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那些现成的理论和俄国革命的那些现成的经验,这使我国的早期革命遭受重大挫折。这说明一个好的理论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运用,同样也会遭受错误理论指导下同样的结果。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针对任何革命政党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避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当时的国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废墟上建设起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这不但在中国的全部历史发展中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无任何成例可寻。中国共产党人只能依靠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普遍真理,独立地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的曲折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搞革命,仅仅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苏联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只依靠一个远离中国的革命指挥中心——共产国际,也是不可能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

  早在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陕北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命题的指出,不仅为全党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而且进一步指导着全党的行动。194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的思想整风运动,破除了以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是非为是非的真理标准,批判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及其正确的路线。经过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既高度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启示又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提出了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实现了战略中心从城市到农村的转变,从而使中国新民主主义取得巨大胜利。当时面对即将到来的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毛泽东曾给予高度重视。他说;“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巨。”共产党人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在旧社会的废墟中建立起来了,她需要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生产力,并尽快建立新社会制度所需的经济基础。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还未彻底束清,针对这种特殊的国情,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为争取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中领导人民踏踏实实地为巩固新政权,发展民主政治作了大量的工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后,毛泽东就首先在党内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基于毛泽东对国情深入而广泛和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取得可喜的成就,使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由于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实现了的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中国共产党人竭尽全力想补上这一课,追赶世界现代化的潮流,20世纪50年代甚至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全国“大跃进”运动,结果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这个挫折的背后隐含着全党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是可以一劳永逸加以解决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于这种规律性,我们认识得越深刻,就越能获得精神上的自觉,越能把握每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一个根本性问题。为此,他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同时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敢于拨乱反正,因为只有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才能使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关键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曾说,思想路线是领先的。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其他一切改革、一切拨乱反正都无从谈起。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把握与发展新时代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抓住了实践标准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以及姓“资”姓“社”的争论困扰着人们的思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严重受阻。时代呼唤着再一次思想解放。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总结中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总体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驳斥了各种错误的观点,消除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许多困惑,使人们的思想进一步从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已有新的发展,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最重大的发展。这一理论对后发式现代化中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独创性的解决,它指引中国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独树一帜,它超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传统模式,又超越了当代西方的种种社会发展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成功结合,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顺利实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前两步。

上一篇:浅谈江泽民同志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