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慢慢转型。经过生产力的不断变革,这个转型过程目前进入了加速期。在社会转型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分化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党在基层的战斗力基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
1、党员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的分化调整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分化表现出社会结构构成要素或构成部分的种类明显增多,数量显著发生变化,社会结构形式呈现在多样化以及功能的专一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身份属性。一系列将包括党员在内的人们区分为不同身份群体的次级社会制度,构成了一种弹性很低的社会结构体系。因此,党员队伍结构较为固定,人员极为集中。随着国家城乡政策的逐步调整,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原来的身份壁垒被打破,农村基层党员与城市基层党员的区别得到弱化。社会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社会用工出现市场化,使得党员队伍的结构出现分化,自然而然,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领导基层政权建设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安排生产上自主权扩大,使得基层党组织领导社会生产的作用逐渐弱化;加之,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原先设置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实要求。
2、社会利益结构分化加剧。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与体制变迁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强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突破计划体制条件下的泛政治化的社会整合,实现社会整合的新格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组织获得合法资源的关键,也是合理引导分配社会资源的前提。在现阶段,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演化和变迁,利益冲突不仅存在于社会产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由于社会分化而产生的一些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加大,构成结构的重组呈现出多元化利益格局,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在利益的重新配置和博弈的过程中,每一个社会阶层作为利益主体总是力图为自已争取更大的利益份额从而造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作为党在基层的战斗力,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要肩负着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任,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战斗堡垒作用,合理引导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解决社会利益分化诱发的矛盾。
3、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下降与部分党员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目前,在基层发展党员难度较大,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是,近年由于个别党员干部的行为有悖于党的宗旨,间接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此外,对党员履行的义务方面要求较多,而权利方面却无从体现,使得党对青年吸引力减弱。在价值取向上,部分党员受市场经济浪潮影响,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以致部分青年政治信仰发生动摇,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
4、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素质低,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视野较狭窄,自身素质通常不高,与时俱进地接受培训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班子成员是基层党员的标兵,其整体素质偏下直接影响着其他党员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使得基层党组织不能更好加快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改革和建设步伐。
二、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的着力点
面对社会转型过程出现的一系列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局面,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已经成为现时转型社会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创新党建思路,多元化改革党组织设置。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党员数量会越来越多,流动范围会越来越广,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不实现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将会削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党和国家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可以实行多元化改革,在流动党员极为集中的地方,设置专门的流动党员党支部,方便流动党员参加支部生活,交流学习,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2)引导社会利益合理分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在社会转型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基层工作尤为重要,各阶层人民群众力图为自已争取更大的利益份额从而造成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线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其领导水平,合理引导和调和人民内部的矛盾,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要不失时机地宣传党对基层工作的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树立党组织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彰显党执政的优越性。要下大力气宣传党的宗旨和方针政策,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加强党性党风党纪的教育力度,规范党员干部的权利义务行为。使得年青人向党组织靠拢更加积极,自然而然产生作为党员的荣誉感和优越感。
(4)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党员作为党组织的细胞,也是群众中的模范先锋。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党员队伍建设的要求要更高,责任意识要更清晰、明确。努力建设一支经得起考验的、理论水平高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为群众尽快富裕提供满意的服务,彰显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时要注重对党员队伍的后备军建设,重点对有文化、有能力、愿意向党组织靠拢的年青人吸收入党,保证基层党组织后继有人。
三、结语
一个和谐的社会,社会转型引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承认、不理解、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加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相关党建工作,妥善处理当前的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关系、党群关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转型而变得更加和谐。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程中,在“创先争优”活动的进一步推动下,我们理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基层建设,发挥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论文出处(作者):卓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