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价值特征(1)(2)
2014-02-17 01:29
导读:因此, 发展 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人类 社会 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不断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
因此, 发展 先进生产力,繁荣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人类 社会 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不断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选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基于这种深邃的 理论 思考与现实需要作出的 科学 论断,是对我们党80多年来 历史 经验的高度概括和 总结 ,其价值内涵有着严谨的辩证性。它直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又溶入了我们党对这一基本理论的当代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以文化为重要纽带,以人民利益为落脚点,使 中国 社会发展图景呈现出整体推进的和谐态势。
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关系全面而系统的揭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经济、 政治 与文化的统一,也体现了历史发展 规律 与历史创造主体、社会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的统一。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整合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辩证展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从多维视野揭示了自己的全面价值。
价值取向的人民性:“三个代表”强化了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价值文本上显现出的客观性和价值内涵上标志出的辩证性特征,其实践指向都是直接为人民群众这个价值主体服务的。在现实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了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统一。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决定了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内核,决定着人们行动的方向。我们党80多年来的光辉实践,一直贯穿着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得到了亿万人民衷心的拥戴,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在十六大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使我们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完全一致并内在融通了起来,体现了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渗透着凝重的人民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完全彻底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因此,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地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落实。我们党一贯强调要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惩治腐败、从严治党,以
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反复要求领导干部要“讲 学习 、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党的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等。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反复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地位,展现了其鲜明的价值取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