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如果说在原始时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是集中于活动(而且主要还是生产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领域,那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所面对的问题则是:人受奴役的状况不只是在经济领域中发生,而且还在人生活的所有领域中发生;不只是一些人或某一阶级陷入奴役状况,而是整个人类处于奴役状况,因而批判不仅需要在经济与政治领域开展,而且需要在人的所有活动领域中展开。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发生作用的具体领域以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领域也应发生变化,即从经济一政治领域向领域的全面扩张,从政治批判向文化与生活批判扩展。
二、对策探析与出路探讨
(一)理论解读的一个基本前提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创新与发展中必然会在一定意义上彰显出其多样性特征,这是由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决定的。因为具体国情和使命的不同,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也会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产生不同的学术理论观点,不同的理论表述形式、成形方式,这是合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也是有益的。但后来发展的各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与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大差别,并由此也造成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创造性运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特色,以及如何透过个性、具体性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共性、普遍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的研究应当指出这些差别,从世界历史的现实条件出发去分析它们的原因、实质及其意义,并给以历史的评价。每一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相对于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特殊性,它们之问应该彼此相互尊重和理解,不是互相指责或互相攻击的关系,而应该是互相借鉴和互相扬弃的关系。而原生形态的马克思理论正是在这些后继者们的不同形态的解读中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力和魅力,从而避免了是否过时和无用的争论。因此,我们一定要摈弃那些不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而误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倾向:“第一,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文献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或个别结论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第二,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这种实用主义做法,是投机的、形而上学的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不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个案经验如‘十月革命’道路、苏联模式、中国改革开放等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结合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来科学评价其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第四,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领袖人物的个性特征划等号。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代表先进阶级创立的思想理论体系,与他们本人的个性特征并不完全等同,不能把领袖人物个性化的一言一行都赋予神圣的意义,视同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导致曲解或歪曲马克思主义,甚至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僵化和枯萎。”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的一个基本维度一一开放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综上所述,马克思理论所遭遇的现代性危机即有传统解释的原因,也有马克思理论本身局限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新的阐释,从而才能回答下面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到底具有何种区别于任何其他哲学的特质和理论品格,使它能够不断地世界化和民族化,即在特定民族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能够与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地世界化和民族化,而另一方面在特定时代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能够与新的时代条件下与各个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地世界化和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