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探析(1)(2)
2014-07-01 01:15
导读:尽管有关社会公平的概念历史悠久,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 政治 保证
尽管有关社会公平的概念历史悠久,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
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也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影响社会公平实现的主要因素
社会公平是指人在社会中都应获得公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法规公正、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最能够体现出社会公平与否,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最直观的尺度,此外还有其它一系列因素。探析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就要从根本上找出影响社会公平的主要因素,对症施治,才能治标又治本,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的实现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的有以下诸种: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任何社会的公平都是历史的、相对的,总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而言的。我国近30年来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经济有较大增长,但总的来说,经济的实力还较薄弱,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社会公平的实现。
2. 制度因素。社会制度或体制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规范和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关系,制度对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3. 社会公平集中体现在如教育、
就业、医疗、
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对一般民众而言,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人们的劳动技能及综合的能力与素质,从而决定了就业状况及收入水平,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可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同时良好的教育制度还具有规避社会冲突的潜力,有助于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充分就业是缓解贫富差距、大面积地消除贫困现象的有效途径。对于劳动者来说,就业意味着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意味着能够进行一些必要的平等的社会活动,意味着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3]。对于实现广泛意义上的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社会保障主要是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确保每个人有一个合理的基本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是对社会成员基本生存底线的确保,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社会的安全运行。从某种意义上讲,保障程度的高低同社会的公平程度、稳定程度是成正比关系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乔 瑾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双和模式”推动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非理性利益表达的行动逻辑及矫正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