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台湾问题(1)
2014-07-14 01:26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麻烦,台湾问题(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乔治布什斥责了 台湾 总统就同 中国 的关系举行公投的计
摘要:乔治布什斥责了 台湾 总统就同 中国 的关系举行公投的计划,布什这一做法是正确的。批评美国政府的人们有如下假设,1、民主同独立是分不开的,2、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再有用,3、中国决不会为台湾走向战争。但他们在这三个 问题 上都错了,并且他们也未看到其中的危险。 对话开始 2003年12月9日,在来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场的情况下,布什总统就美国同中国和台湾的关系,确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基调。布什在2001年曾经誓言,要“不惜一切”帮助台湾保卫自己。但他已经改变了立场,他现在重申美国支持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而更具有意义的是,布什斥责了台湾领导人陈水扁,他申明,“台湾领导人的言论和行动显示,他可能愿意做出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决定,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布什的大转弯,是由陈水扁为赢得2004年3月总统大选所采取的行动造成的。陈水扁正在推动一项前所未有的公民投票,目的是谴责中国逐渐增大的导弹威胁和中国拒绝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政策。他还提议用一部新宪法,取代自20世纪40年代就在该岛使用的原宪法。中国政府相信,陈的这些动向会加速台湾走向与大陆永远分离。对此,北京已经威胁会用强力手段阻止出现这种情况,而这种局面几乎肯定会导致中国与美国的对抗,甚至武装冲突。 虽然温家宝和其他中国高层官员对布什的讲话表示了赞赏,并且缓和了他们对陈水扁的回应,但是局面一点也没有得到控制。陈水扁继续淡化布什试图节制他的压力,他声称他是在推动民主事业及加强台湾抵抗中国恐吓的能力。陈水扁的这些理由得到了美国国会一些保守派和自由派人士的同情,他们为布什对陈水扁的斥责感到愤怒,并认为华盛顿有道义责任认同陈对公投和新宪法的诉求。一些批评者甚至主张美国完全不理会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美国放弃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即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观点),并认同台湾民主自决的权利,从而迫使北京接受台湾独立的事实。 然而,这些批评者有三个错误的假设:一、北京宁愿最终允许台湾独立,也不会同美国对抗;二、有了民主自决的要求就理应对领土拥有主权,并且民主同任何非正式独立的 政治 安排,都是不相容的;三、反对台湾的任何民主表现,都是不道德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但是一旦这些假设的漏洞被捅破,则维持现状这一审慎政策就凸显可取。 高风险游戏 大陆非常想避免因台湾而引发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准备为台湾而走向战争。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台湾问题紧紧地关系到民族自尊和政权存亡。台湾岛在1887年成为满清帝国的一个省之前,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满清的一个地方政区。1895年,日本帝国强行夺取台湾。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台湾事实上又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北京认为,中国同台湾的最终统一,对于中国从一个世纪以来的民族虚软、脆弱和耻辱中复兴,对于它成为一个受尊重的大国,至关重要。 然而,中国今天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台湾实施直接的领土控制,而在于防止永远失去台湾。如果在北京非情愿的情况下使它失去台湾,这将是对中国威望和自信的沉重打击。中国领导人认为,在这种情形下,他们的政府有可能倒台。台湾独立也会为其它有潜在独立意识的地区树立危险的先例,例如西藏、新疆及内蒙古。这就是中国领导人不会放弃一个中国原则的主要原因。北京一直坚持,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是与台北进行任何严肃政治谈判的前提。若北京抛弃一个中国原则,人们就有理由质疑中国政府所坚持的,台湾和大陆是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部分的说法。中国也向台湾提出了一个政治统一的模式,台北承认双方共有一个主权,但由台湾自治其内部事务。中国拒绝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它说,一个主权国家在自己领土内运用武力,是主权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中国觉得,如果放弃武力威胁,它也就失去了威慑台湾使其不顽固地走向独立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对台湾使用胁迫性的战略,会损害中美关系。但为了避免失去台湾,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会宁愿牺牲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及这种关系带来的 经济 利益)。因为从中国政治与经济稳定层面来讲,若被视为丧失国土,这种损失将大过由于同美国的冲突在外交及经济方面产生的损失。 一旦中国领导人确信已别无选择,为免失去台湾,即使在冲突中取胜的机会很低,他们几乎肯定也会不惜一战。我们不知道中国愿意为保住台湾付出多少鲜血和财富,但中国人愿意付出的可能要比美国准备承担的多得多。许多中国人确实认为,台湾对中国的意义要比对美国大得多。因此,要说服或强迫中国政府改变它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国政府看起来像是支持台湾独立的话,想让中国改变它的立场,可能性就更小。这个结论同华府批判者的一个关键假设,是直接相矛盾的。 此外,同中国政府保持合作关系,如果不是友善关系的话,是对美国的地区及全球目标极为重要的。这些目标包括,保持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亚洲,解决北朝鲜核武危机的,维持印巴和平,扩大美国在中国的不断 发展 的经济利益,防止国际核扩散以及从事反恐战争。 如果美国因为台湾而爆发同中国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的危险性,将远远大于美国在冷战过后参预过的任何战争。中国虽然不是美国的对手,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大陆强国,有非常大的常规陆军、海军和空军力量。除此之外,中国的核武器能达到美国及美国以外的任何目标。下面三点预示,一旦台海出现冲突,要控制冲突的升级和扩大会极其困难。1、台湾贴近中国,2、不直接攻击中国大陆就很难阻断中国的进攻,3、 历史 上,双方在危机时都倾向于通过军事决战(有时是快速决战)来显示决心。 上述观点无意暗示台湾不值得支持或保卫。事实上,至少有三个理由说明台湾对美国有重要价值。第一,华盛顿的对台政策,直接 影响 到美国对其他潜在动荡地区或全球事务所作承诺的信用。第二,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同美国培育新生民主体制的利益紧密相连,特别是培育被专制政权威胁的民主体制。第三,显示出对老朋友的忠诚非常重要。 但是,把维护这些利益同避免与中国发生对抗看作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这是错误的。只有在北京明显而又无回旋余地的准备对台湾运用武力时,上述看法才正确。可现实不是这样。 目前 中国沿台湾海峡部署军事力量,其目的是为了阻吓台湾及美国,使他们不要排除台湾同中国最终再统一这样一个选项。也就是说,如果中国领导人相信,在可预测的将来,国家最终统一的选项一直存在的话,中美直接对抗的机会,就会进一步降低。中国能否有这样的判断,倒过来又与美国对台政策有直接关系。美国不仅能够决定性地影响台湾方面的行为,若美国坚定支持台湾独立的话,美国最终也能吸引到国际 社会 大多数的支持。所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决不能不理会或忽视中国的观点,尤其重要的是,华盛顿必须让中国人放心,若没有他们的同意,他们最担心的台湾独立是不会实现的。 胡箩卜及大棒 与此同时,美国也必须避免让台湾造成一种印象,美国会允许中国用武力强迫台湾屈服,这样会破坏美国的信誉和它对民主的支持。更糟的是,如果有了这种印象,它会让台湾确信,它需要寻求美国以外的军事支持,可能甚至需要寻求核威慑。美国亦应当设法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他们必须软化对台湾的姿态,他们需要使中国对台湾民众有更大的吸引力。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大概就是鼓励中国的民主化,途径是同中国建立更多的社会、经济联系并持续不断地促进中国的法治化。任何单方面迫使中国放弃其一贯政策中的核心成分的企图,如一个中国原则或者对武力的使用,都只能引起北京的警觉,并会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军事上和外交上的威慑(加上北京充分放心),是维持台海两岸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目前条件下,单用语言无法让北京相信他们无须使用武力去防止失去台湾,也无法使他们相信使用武力非常危险。中国领导层始终担心的是,美国最终会支持台湾永久从中国分离出去。因此,华盛顿必须尽量降低中国由于错误判断形势而引起的风险,为做到这一点,美国可以通过行动,迫使北京意识到,它不得不为其首先挑起的军事行动付出极高的代价。这需要美国始终一致并不厌其烦地重复,美国不会容忍北京以武力迫使台湾屈服。这也需要美国和台湾共同创造和维持一种可信赖的军事威慑。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台北必须发展出实在的能防卫自己、对抗中国进攻的能力。要对抗的进攻包括中国选择在美国救援到达之前,对台湾采取迅速的斩首打击。有相当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寻求获得发动类似打击的能力。不幸的是,尽管美国对台湾援助的水准越来越高,但目前台湾没有可以令人信服的能力,去阻吓或拦击中国的进攻(尤其是快速打击)。实际上看来,很多台湾政治及军事领导人错误地相信,台湾不需要获得这种军事能力,因为他们感觉台湾能够完全依赖美国。 最后,美国和台湾必须在多大程度上依靠阻吓能力,相反,又同华盛顿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地让中国相信,美国是志在维持现状有关。在这一点,正如布什总统已经认识到的那样,如果双方建立更坚固,更合作的中美关系,并能够创建更高层次信任的话,那么美国说服中国的努力就更有可能成功。相反,如果双方未能对互相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而任由双方关系恶化的话,那么美国的努力就更不易取得成功。若中国的官员相信,华盛顿不会串谋台湾并倾向独立,他们就会有更多的耐心,更少的咄咄逼人。若未能令中国对此感到放心,则即便是美国保持强硬的威慑姿态,也可能会由于中国确信,当台湾走向独立而中国对其发起进攻时,华盛顿定会使用其优势的军事力量保护台湾,从而最终激起中国不顾一切地使用武力。也就是说,如果要想台湾海峡维持稳定,美国增强威慑的努力必须小心同一个更大的使中国安心的战略相协调。 民主的迷思 台湾得以自由兴旺并发展出一个激荡的民主政体,很大程度上要感谢20世纪70年代美中关系正常化期间,双方外交上达成的谅解。当时,中国保证它会寻求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以换取美国承诺不会挑战(亦暗含不会破坏)一个中国的立场。当时台湾政府也认同台湾岛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台湾最近向民主政体的成功演变,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如果不是完全摈弃)美国当时的承诺。在台湾居于少数的国民党人的政治影响力已经衰退,而同时,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台湾领导层正在壮大。 对美国而言有一点是是极其重要的,就是美国不要跟从台湾去强求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若要对美中双方当初达成的共识进行任何调整,考虑到可能涉及的高风险,这些调整都应该由两个大国通过谈判决定,而不是由两大国中的任何一方单方面行动,也不是由台湾单方面行动进行。易言之,台湾的民主化和紧接着的台湾政治体制的[台湾化],都不能自动使美国可以正当地单方面抛弃其原有承诺。 另外,美国政府千万不要假定,台湾公民已经一致要求从中国完全、永久地独立出去。过去十年的民意测试都一直表明,大多数台湾人民反对任何急剧的变化,无论是统一还是独立。此外,近期一项受到高度尊重的 研究 表明,年长的台湾人(他们经历了国民党有时是残酷的统治),甚至较他们年轻的后辈更倾向于视自己为纯粹的台湾人。而后者中的许多人对台湾和中国都有认同,这显示,未来台湾人要求正式独立的倾向可能会减弱。整体而言,十分明显,台湾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对未来持务实、开放态度的重要性;他们也知道中国对台湾的立场、北京日益增长的军事能力、以及加深与中国大陆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联系可给台湾带来的巨大利益。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台湾公民不愿被现在的中国当局统治,他们更愿意国际上更高程度地承认他们是一个国家。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