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1)(2)

2014-08-01 02:11
导读:二 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科学的理论是政党的指南,理论的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八十年来,中国共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科学的理论是政党的指南,理论的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尤其宝贵的一条,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前进。
1、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无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都是普遍适用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既唯物又辩证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为我们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自身还具有开放性,植根于生动的实践,是一种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的科学学说。
所谓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 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最普遍 规律 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它是由 哲学政治 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 内容 ,是 研究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在这个体系中,包含着一系列原理和观点,根据其涵盖的时空范围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层次:哲学中基本观点是最高层次,具有普遍适用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基本观点是中间一层,是关于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规律,带有一定的历史制约性;最下面一层,就是个别论点,是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制定的具体理论,只适用于个别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空间范围。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正是通过自身不同层次的原理和结论相互联结体现出来的。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而当它发现自己体系里某些低层次的原理在实践的发展中不适应了,就会以高层次原理作指导,重新研究实际情况,得出新的结论,取而代之,能够自觉地做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自诞生15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青春活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中国共产党一贯富于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要求全党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的理论、关于 农村 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等,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使毛泽东思想诞生了。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深刻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命题与邓小平政治理论的使命
上一篇: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与哲学变革(1) 下一篇: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