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宝贵品质(2)
2014-12-06 01:07
导读:2.毛泽东思想的开放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一系
2.毛泽东思想的开放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现实启迪,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现和贯穿了开放性。综观毛泽东思想从出现萌芽到初步形成直到走向成熟、构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发展这一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围绕着“通过革命建立新中国、依靠社会主义发展中国”这一主题不断地进行开放式地实践、回答的过程。通过参加、组织农民运动,对农村阶级关系的调查研究和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三次战争胜利和失败及再走向胜利的革命实践,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道路、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它并没有停滞不前,成为一个僵化、封闭的理化体系,而是随社会、历史、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向前推进始终保持着开放性,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为自己注入新的内容。作为革命家,毛泽东最痛恨那些“安于现状”的人,并“大声疾呼,唤醒这些同志:迅速改变保守思想!”而他本人在建国后包括晚年的理论和实践,比如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其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发展目标;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方针;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思想;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预见;等等,既是他在实践和理论上反对僵化、保守,保持开放性的例证和成果,又是在为后人提出需要继续加以解决的问题,使后人在他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郑洁 胡卫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社会主义大学的大爱精神与党建工作探析
论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