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宝贵品质
2014-12-06 01:07
导读:政治论文毕业论文,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宝贵品质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总概括,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实现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开放性是其重要特征和宝贵品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开放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种开放性突出表现在:它既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又积极吸纳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理念;它既不断总结国内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又积极借鉴当代世界各国发展的成功模式;它既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又注重采纳思想理论界的探索性意见和建议。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宝贵品质,牢牢把握开放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开放性的宝贵品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
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根本理论来源,又基于毛泽东思想这一直接理论来源。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开放性。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根本理论来源看,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决不是一经产生就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扬弃、自我完善,是发展变化着的、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的真理性体系。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穷尽真理,它对于自身的局限性、历史制约性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自己的理论。为改变人们对社会主义不正确的看法,恩格斯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贯穿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放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也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发展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态度。马克思恩格斯不但使他们的理论保持了开放性、发展性,为未来的发展预留、创造了新的空间,而且还给人们树立了一种以开放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把开放性表现在他们根据社会、实践的新变化、新发展不断地修正错误,补充、完善他们的理论,把他们的理论当作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绝对主义的行动中。恩格斯曾多次批评教条主义者“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这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他一再强调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正是由于不断根据实践的变化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经受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实践中,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将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一生身体力行,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创新。在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转换为一种社会形态之后,列宁曾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根据发展了的世界形势,修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观点和结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他又从当时俄国的实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在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国家经济得以恢复。晚年,他在病重期间仍坚持探索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为俄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新阶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