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特征(1)(3)

2015-01-01 01:41
导读:作为本体范畴,实践是不可解析和不可还原的。人们既不能把实践归结或还原为主体 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也不能从外延上对它进行一种形态学的划

  作为本体范畴,实践是不可解析和不可还原的。人们既不能把实践归结或还原为主体 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也不能从外延上对它进行一种形态学的划分。因为任何拆解 都将是对实践作为本体范畴之始源性和本然性的妨碍和破坏。这种解析和还原的方式恰 恰是知识论所特有的 方法 和态度,它只能遮蔽实践的本体论意味和作为本体规定的性质 。作为本体范畴的实践只同人的存在有关,它既不表征为人的活动的直观形态,也不抽 象为无矛盾的虚无。
  
  与费尔巴哈把人看做是“感性的对象”从而只能发现“肉体的人”不同,马克思把“ 人”了解为“感性的活动”,亦即实践本身。其积极意义在于:第一,人不再是一种对 象性的规定,从而超越了对人的那种知识论式的把握方式,进入了本体论的视角。第二 ,人变成了“主体”(这里所谓的主体不是那种作为与客体相互对峙的知识论意义上的 主体,而是作为本体之自我展开能力的能动性的载体的主体),由此找到了人的存在的 历史与逻辑双重展开的内在动力。第三,人的存在不是“死”的、已完成的、封闭的规 定,而是“活”的、不断地生成着的、永远向未来敞开着的活动即实践。
  作为本体的规定,实践具有逻辑的和历史的双重意义。其逻辑意义在于:一是实践内 在地包含着矛盾,从而固有其自我扬弃、自我展现、自我超越的根据、动力和可能性; 二是实践是逻辑在先的,它先于主一客二元分裂,却又潜在着这种分裂的可能性;三是 实践就像种子或胚胎,乃是一个包含着一切可能性的总体范畴。实践的历史意义在于: 一是实践又是时间在先的,因为离开了实践活动,人类及其 社会 就一刻也无法存在;二 是实践的生成性决定并塑造了一切既往的历史和未来可能的历史;三是人类历史的完成 不过是实践对历史的全部可能性的展现的最终结果。对于马克思来说,本体论的完成, 无论是逻辑的还是历史的,都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粹主义?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革命经验的总结
上一篇: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若干理论问题 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