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基础(1)(2)
2015-02-25 01:06
导读:二、利用军事院校培养革命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通过军校的教育训练培养党的军事政治干部,形成革命的中坚,储备
二、利用军事院校培养革命干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通过军校的教育训练培养党的军事政治干部,形成革命的中坚,储备军队的骨干,从而为直接建立革命军队提供组织上的准备,这是党在大革命时期一项重要的军事活动。黄埔军校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利用国共合作办军校这一形式培养自己的军事干部。1924年5月,党在上海召开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议,要求全党关注黄埔军校的工作,注意在军校中建立革命群众组织。中央专门发出第六十二号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选派党团员报考军校,并特别强调指出:“此事关系甚大,各地万勿忽视”。遵照党中央指示,中共两广区委委派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先后派出聂荣臻、恽代英、肖楚女、熊雄、张秋人、包惠僧等到黄埔军校担任各项负责工作。全国各地党组织秘密挑选和输送了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与进步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毛泽东也从他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中,选拔许多优秀分子转入黄埔军校。周恩来后来回忆指出:“当时黄埔军校有六百学生,大部分是我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进步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的十分之一。黄埔军校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着重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勇气,其军事教育采用了苏联当时最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政治教育则以上政治课为主,辅以举办政治训练、开展组织宣传等活动,与旧式的军事教育迥然不同。中国共产党积极利用这一阵地培养自己的干部,北伐前后,仅党派去该校的共青团员就达五百人之多。经过黄埔军校培养的我党学员,既具有丰富扎实的军事知识,又具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和为党献身的精冲与勇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支中坚力量。他们参加了由黄埔军校学员组成的学生军,在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战绩,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大革命时期由黄埔军校毕业的如徐向前、刘志丹、陈赓、左权、黄公略、段德昌、周逸群、卢德铭、吴光浩、曾中生等,后来均成为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核心骨干。 除黄埔军校外,1927年2月,我党陕甘区委还协助冯玉祥创办了国民军中山军事学校,该校的主要领导大多由中共党员担任。xg,J,平出任该校政治部主任,史可轩任校长,李林任副校长兼教务部主任,许权中任总队长,高克林任党的总支书记,时有“西北黄埔”之称。在杨虎城的部队中,也由我党党员魏野畴、吕佑乾、刘含初、赵葆华等协助开办了三民军官学校。与黄埔军校一样,这些学校的学员大多是从军队和青年学生中招收的进步分子,同样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他们后来分别成为1928年陕西渭华起义和皖北刘集暴动的主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斗争与工农运动,特别是与农民运动相配合的初步尝试,这是对党的武装斗争历史具有深刻影响的创造性实践。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革命武装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问题。周恩来在1924年l0月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不要以为反革命派的势力极大,反革命派的气焰日张,我们只要下我们团结的决心,我们有丁人可以武装,有农民可以自卫,有兵士可以做先驱”,“我们的实力便在此处”。恽代英也指出:“我们若是有了一个有主义有纪律的党,我们若是用这个党去宣传与组织工人、农民、兵士的团结,我们可以成功革命。”邓中夏则强调,“工人、农民、兵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时提出了建立农民武装的问题。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在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