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的经济学思考(2)
2015-04-13 02:13
导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要求。因此,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要求。因此,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首先,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生产力发展。面对21世纪,中国共产党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趋势,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并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体制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跟上时代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先进文化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并且一开始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仅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而且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和科教支持。
再次,致力于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致力于推进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谋求利益有关。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实践“三个代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注意新情况,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顾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和很多,而且往往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结底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意研究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
其次,要时刻关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全面透彻的了解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方面,在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日趋全球化,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互联网的出现,使得
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竞争方式、交易方式和消费方式,加深了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同时,我国当前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更好地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需要不断地新知识,了解新科技,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正确认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刻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