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2)
2015-05-17 01:06
导读:勒纳精辟地道,民族主义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凝聚力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在进入现代化的"门槛"之中时,原先的社会支撑物
勒纳精辟地道,民族主义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凝聚力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在进入现代化的"门槛"之中时,原先的社会支撑物和社会结构发生崩溃,这使人们充满了压力和痛苦。民族主义做为进入现代化"痛苦门槛"的一种表达,它起到两种功用,一是授予人们尊严与保持社会稳定,二是为现代化提供动力,并最终在实践中解决这种痛苦。[6]
对于先行一步的欧洲民族国家以及紧随其后的美、日等国,尽管也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民族利己倾向,但总的来说,民族主义已基本实现了古典的终结,正在走向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化潮流。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是把西方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市场化和政治变革而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张、推展的过程,它就是西方占支配和主导地位的经济秩序和体系的国际化。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由于控制了经济贸易规则和制度安排的渠道,进而可以凭借其技术和资金的全面优势,进一步促进资本物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通过在国际上降低交易成本,达到以自由贸易方式重组全球资源和市场的目的,并获得收益最大化。事实也是如此,最热衷推进全球化的美国,也就是在世界体系中最有"霸权"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努力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国门,削弱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才是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重心所在。为此,他们大力倡导和实践的是全球化。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是对全球化的抗拒与反动。
尽管民族主义被当做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在具体的做为中,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不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实践。
概括而言,从
世界经济体系来看,冷战结束以后,国与国之间被意识形态遮掩的经济利益对立与冲突就鲜明地呈现出来,民族主义被广泛地于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中谋求本国的利益,这时它是国家利己主义的代名词,我们称其为经济民族主义;从国家内部来看,由于多民族间的发展不平衡,族民与国民的身份认同时常发生断裂,追求本民族政治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就有产生的内在动力,而它的结果则往往表现为统一国家实体的瓦解,这时它是种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代名词,我们称其为政治民族主义;而在更深层也更抽象的文化层面,"文明的冲突则是世界范围内的部落冲突"[7],文化民族主义倾向也在发展中国家以各种方式展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以下我们分别做一简单的阐述:
1、民族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而且应该为国家建设的大目标(或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它认为民族国家是个人和团体(公司、利益集团)最大的现实福利单元。因此,经济民族主义把掌握本国经济命运、自主行使经济主权看得至关重要,并认为由此方可达成民族国家的勃兴。
一般认为,家的经济民族主义最初突出的表现在拉美国家。拉美地区作为天主教的移民殖民地,各国有共同的语言(巴西除外),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无法区别的混血血统。自19世纪"门罗主义"宣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直到现在,拉美的民族主义情感主要是针对美国在经济和上对其内部事务的控制,带有一种自卑又自强的烙印。A·赖丁就曾经论述过,"墨西哥的民族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求生存的本能。"[8]那些尚未取得化或发达地位的拉美国家,"对于控制本国资源和经济命运的企图越来越警觉,并认识到这种必要性。这一现象的特点就是经济民族主义,它直接反映了这些国家经常抱怨的那种看法,他们虽然取得了政治主权与独立,但是在经济上仍然是殖民地。"[9]
这种经济民族主义论调与依附论紧密相关。依附论者认为,在不平等的世界体系之中,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境地,就是因为它们严重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市场。以至于A·阿明提出了如下著名论断:"不应为国际合作与相互依存高唱赞歌。最好还是劝告第三世界国家采取孤立政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