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5)
2015-05-17 01:06
导读:面向新的世纪和新的世界发展趋势,只有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最终走上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之路。 注释: [1]参见徐迅著《
面向新的世纪和新的世界发展趋势,只有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命运,最终走上国家繁荣和民族兴旺之路。
注释:
[1]参见徐迅著《民族主义》,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2][5][20]安东尼·吉登斯著《民族-国家与暴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65、259、265页。
[3]欧内斯特·盖尔纳著《民族与民族主义》,康乃尔大学1983年版,第1-5页。
[4]J·H·海恩斯著《民族主义论文集》,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26年版,第6页。
[6]参见帕尼尔·勒纳著《正在逝去的传统社会》,格林科公司1962年版,前言。
[7][15]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236页。
[8]A·赖丁著《遥远的邻居:墨西哥人的肖像》,美国诺普尔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8页。
[9]S·坦塞著《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80,P8。
[10]G·A·阿明:"依附性",载《化与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11]参见陈峰君:"论东亚成功的综合要素:东亚经济民族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夏季卷。
[12]宁骚先生把这些矛盾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国族语言与民族语言、国民文化与民族文化、权力垄断与权力分享、国土开发与利益分配、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与族体发展要求。参见宁骚:"论民族冲突的根源",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夏季卷。
[13]三好将夫:"没有边界的世界?从殖民主义到跨国主义及民族国家的衰落",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487页。
[14]阿尔蒙德著《当代比较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736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6]参见萧功秦:"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载《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4期。
[17]J·安格尔著《中国民族主义》,纽约1996年版,导论。
[18]王逸舟著《当代
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页。
[19]阿尔君·阿帕杜莱:"全球文化经济中的断裂与差异",载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