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欧洲社会党的变革(1)(2)
2015-06-07 01:39
导读:正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形成的多方面压力,使欧洲社会党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变革。法国社会党近年来把很多精力花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内聚力上
正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形成的多方面压力,使欧洲社会党纷纷行动起来,寻求变革。法国社会党近年来把很多精力花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内聚力上。德国社民党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党代会上决定修改党的纲领,为此全面展开了全党大讨论。党的总书记明特费林提出改进党的工作的8点建议,其中包括党员直选党的议员候选人等 内容 ,在德国各大党、
政治学界及舆论界都引起了巨大反响。该党在2001年10月召开党代会,进一步讨论了包括“党的改革”在内的许多重要问题。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召集一系列研讨会,就党的问题进行广泛研讨,并准备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竞选纲领。泛希社运2001年5月作出决议,决定启动“党的革新和重建”进程。党的领导人强调,这个进程直到2002年召开党的六大都不会结束,而且永远也不会结束,因为改革应是连续不断的。总的看来,欧洲社会党为适应形势变化而进行自我变革的要求,气候已成,变革之风正在兴起。
二、基本价值观维持不变基础上的变革
欧洲社会党的变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基本价值观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 目前 这股改革浪潮的一个基本特征。像社会民主主义、多党制等,都是社会党一再声明要加以坚持的。德国社民党强调,“自由”、“公正”、“互助”仍然是党的三项基本价值。法国社会党明确表示,要继续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反对新自由主义,捍卫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观。该党还提出了“现代社会主义” 理论 ,以示和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相区别。泛希社运的领导人反复强调,党的性质从建党到现在都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这个前提下,欧洲社会党的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在这种条件下对党进行的变革和调整,总体上具有灵活、务实、目的明确的实用特征。法国社会党对“改革”的解释是:要以新的方法为传统价值观服务。德国社民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席托玛斯·迈尔教授说:“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党的行动能力,激发人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他强调,改革党的工作方式,不是要照搬美国政党的制度,而是要使党和选民保持更经常的联系。泛希社运书记强调一方面党的原则、宗旨不能变,另一方面党又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德国社民党专门就党的基本纲领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重新理解指导党的基本路线的“自由”、“公正”和“互助”三项基本价值。通过讨论,党内多数的观点是:不放弃基本价值观,但要“延伸对基本价值观的理解”,并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努力寻找实现基本价值的新手段。例如对“公正”的看法,社民党强调,传统的“公正”观往往把公正理解为“分配和结果的平等”,而“在全球化了的
世界经济的天平上”,这种“令人骄傲的、在民族国家屋顶下保证社会公正的相关制度已失去了以前那种分量”。新的“公正”观应该首先强调“机遇公正”和“起步条件的公正”,“不断地体现机遇平等并保障个人有自我发展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结果上的“有限的不平等”,实际上也应认为是公正的,而且是推进发展的“动力”。
(二)党的组织运行机制的改革,是社民党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党将之概括为“党的民主化”。在这方面,各国党都有一些具体设想和做法。德国社民党允许各级党组织成立各种论坛,允许这些论坛向同级党代会提交提案、派送代表等。该党强调保留党内公决形式,以使每个党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党的总书记明特费林的8点建议中,还提出了由全体党员,而不只是由党代会代表投票决定党的总理候选人的主张。法国社会党1997年把过去第一书记由党的执行委员会选举改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把党的各级议员候选人由过去自上而下的指定改由地方党组织选出,并把届中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做法制度化。奥地利社会民主党认为,党在2000年大选中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内交换意见不够,对有关党的发展等重大问题研讨太少。鉴于此,在密切与选民的联系方面,奥社民党从组织上加大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