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实现途径(1)(2)
2015-06-17 01:43
导读: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卓有成效地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的同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卓有成效地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得到发展的同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土地、水、森林、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得到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快,一些重大环境治理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有所改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立即开始行动,在一个月内就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宣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年7月,中国政府着手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并于1994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议程”系统地论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成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九五”计划(1996~2000年)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并列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并以这两项战略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十五”计划(2001~2005年)具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阶段性目标,编制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专项计划。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把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2008年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
政治局就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组织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和国内政治议程地位的突显,这次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对其战略意义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强决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王玉玲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