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的三维意义结构(3)
2015-06-26 01:02
导读:三、党建内涵:21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指南,它很好地体现了“三个统一” “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思考和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
三、党建内涵:21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指南,它很好地体现了“三个统一”
“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思考和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建设构成“三个代表”思想直接的、主要的理论关注域。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最新形态,“三个代表”思想在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理论形态上,体现了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在指导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使“三个代表”思想构成博大精深、生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一)“三个代表”思想在形成过程中,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恩格斯指出:在理论思维中,“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无非是历史的研究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致的形式上的反映。”(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2页。)就此而言,“三个代表”思想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时代精神的逻辑体现,是对历史的逻辑总结。
——这一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总结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这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
——这一思想是对执政数十年的前苏东国家共产党和世界上的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总结这一教训,江泽民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丧失了执政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注:《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42页。)而要赢得最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就必须真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就是说,要坚持做到“三个代表”,否则,历史兴亡的周期律就有可能重演。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一思想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战略应对。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而有新的发展;我国已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既带来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又对我们构成严峻的挑战,各大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情况看,面对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思想上不清醒,工作中不注意,是很容易搞散的。”(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72页。)世纪之交,着眼于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我们党把握世界的理论眼光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这一思想是对新时期党建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逻辑思考和理论解答。现阶段党建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党的队伍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处于新老交替过程中;二是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并已造成巨大危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中央强调要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既是我们党在解决自身问题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又是对在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的总体性理论应答,堪称21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